吟君遗我百篇诗,使我独坐形神驰。
玉琴清夜人不语,琪树春朝风正吹。
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世人方内欲相寻,行尽四维无处觅。
大家都搜:
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 因以答贶译文
你寄给我一百篇诗作,反复吟诵,让我独自静坐时也神思飞扬。如同清夜无人,静听玉琴奏响,又似春日清晨,微风吹拂琪树。技艺高超的郢人在砍削时,不留丝毫斧凿的痕迹,仙人的衣裳,根本无需刀尺裁剪。世人总想在有形的世界里寻觅真谛,即使走遍四方,也终究无处可寻。
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 因以答贶注释
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 因以答贶讲解
这首诗是刘禹锡收到白居易寄赠的一百篇诗作后,有感而发的回赠之作。诗中表达了刘禹锡对白居易诗歌的高度赞赏,以及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思考。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诗人读白居易诗歌时的感受,极力赞美白诗的艺术魅力。“吟君遗我百篇诗,使我独坐形神驰”这两句总领全诗,点明题旨。诗人被白居易的诗歌深深吸引,以至神思飞扬,表达了对友人诗才的倾慕。“玉琴清夜人不语,琪树春朝风正吹”,以玉琴和琪树比喻白诗的音韵清越和辞藻华丽,写出了白诗给他带来的美好感受。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白诗的艺术特点。“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用郢人斫和仙人衣作比,高度赞扬白诗的技艺纯熟和意境超凡脱俗。
最后两句,诗人由赞美白诗转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世人方内欲相寻,行尽四维无处觅”,点明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寻。诗人认为,人生的真谛不在于现实世界,而在于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高远,运用了多种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诗歌的赞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既有对友人诗才的倾慕,也有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ae8cbb641f1c3b00be1.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