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绅的诗>新楼诗二十首 晏安寺>

新楼诗二十首 晏安寺,李绅新楼诗二十首 晏安寺全诗,李绅新楼诗二十首 晏安寺古诗,新楼诗二十首 晏安寺翻译,新楼诗二十首 晏安寺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绅

寺深松桂无尘事,地接荒郊带夕阳。
啼鸟歇时山寂寂,野花残处月苍苍。
绛纱凝焰开金像,清梵销声闭竹房。
丘垄渐平边茂草,九原何处不心伤。

新楼诗二十首 晏安寺译文

晏安寺地处幽深,松树和桂树繁茂,远离尘世的喧嚣;寺庙紧邻荒凉的郊野,沐浴在傍晚的夕阳之中。鸟儿停止啼叫时,山野一片寂静;残败的野花丛中,笼罩着朦胧的月色。红色的蜡烛,燃烧着火焰,照亮了金色的佛像;清净的诵经声渐渐消失,竹舍的门也已关闭。过去的坟墓逐渐被茂盛的野草掩盖,放眼望去,九泉之下,哪里不让人感到悲伤呢?

新楼诗二十首 晏安寺注释

  • 晏安寺:寺庙名。
  • 尘事:指尘世间的俗事、烦恼。
  • 荒郊:荒凉的郊外。
  • 夕阳:傍晚的太阳。
  • 寂寂:寂静无声的样子。
  • 苍苍:灰白色,这里形容月色的朦胧。
  • 绛纱:红色的蜡烛。绛,大红色。
  • 凝焰:火焰凝结不散的样子,形容燃烧旺盛。
  • 金像:金色的佛像。
  • 清梵:清净的诵经声。梵,指与佛教有关的声音。
  • 销声:声音消失。
  • 竹房:用竹子建造的房屋,指僧人的住所。
  • 丘垄:坟墓。
  • 渐平:逐渐平坦,指坟墓因年代久远而逐渐与地面齐平。
  • 边:旁边。
  • 茂草:茂盛的野草。
  • 九原:传说中死人居住的地方。
  • 心伤:内心感到悲伤。

新楼诗二十首 晏安寺讲解

这首诗是李绅《新楼诗二十首》中的一首,描写了晏安寺傍晚时分的景象,并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之情。

首联点明寺庙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晏安寺地处幽深,远离尘嚣,四周是荒凉的郊野,给人一种清净幽寂的感觉。

颔联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象。鸟儿停止了啼叫,山野一片寂静;残败的野花丛中,笼罩着朦胧的月色。这两句运用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

颈联描写了寺庙内部的情景。红色的蜡烛燃烧着火焰,照亮了金色的佛像;清净的诵经声渐渐消失,僧人们也已进入休息。这两句展现了寺庙的庄严肃穆和僧人们的清修生活。

尾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之情。诗人看到过去的坟墓逐渐被茂盛的野草掩盖,想到人死之后最终归于尘土,不禁感到悲伤。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全诗表达了一种清幽、寂静而又带有一丝感伤的情感。

李绅[唐代]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9480a023e7afb5f2e7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