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弥逊的诗>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李弥逊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全诗,李弥逊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古诗,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翻译,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弥逊

茶瓯放手送归客,屋上鸣禽犹唤人。
山僧别我月中去,不过虎溪君莫嗔。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译文

放下手中的茶杯送别远去的客人,屋檐上的鸟儿还在啼叫,仿佛呼唤着行人。山寺的僧人于月色中与我告别离去,即便他没有经过慧远送客的虎溪,您也不要因此责怪他。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注释

  • 石门寺:寺庙名,具体地点不详。
  • 通幽:指亭子所在之处幽深僻静。
  • 陈丞:指姓陈的县丞。丞,县丞,县令的佐官。
  • 茶瓯:茶杯。瓯,小杯子。
  • 归客:即将离去的客人。
  • 鸣禽:鸣叫的鸟。
  • 山僧:山寺中的僧人。
  • 虎溪:指庐山东林寺前的虎溪。相传东晋高僧慧远禅师隐居庐山东林寺,送客不过虎溪。如有逾越,老虎便会吼叫。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讲解

这首诗是李弥逊次韵陈丞所作,描写了送别友人后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刻画,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祝福。

首句“茶瓯放手送归客”,简洁明了地交代了送别的情景,诗人放下茶杯,起身送别客人,动作自然,情意深长。“屋上鸣禽犹唤人”,则从侧面烘托了送别时的气氛,鸟儿的鸣叫声,仿佛也在挽留客人,更增添了离别的惆怅之感。

后两句“山僧别我月中去,不过虎溪君莫嗔”,则以典故作结,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和宽容。诗人借用慧远送客不过虎溪的典故,暗示友人可能不会像慧远那样恪守清规,但他并不因此而责怪,反而表达了对友人的包容和理解。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的理解和祝福。诗中运用典故,更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李弥逊[宋代]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8334a3f1b1dea6f1a0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