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贺的诗>龙夜吟>

龙夜吟,李贺龙夜吟全诗,李贺龙夜吟古诗,龙夜吟翻译,龙夜吟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贺

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
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
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
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月愁中听。
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
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

龙夜吟译文

卷发的胡人,生着碧绿的眼睛,在高楼上,万籁俱寂的深夜里吹奏着横笛。

那笛声,仿佛从天而降,月光下思乡的美人,听了不禁潸然泪下。

胡儿吹笛时,手指恰好遮住北斗七星的位置,那音调暗合清风,与宫徵之声相应和。

蜀道深秋,云雾弥漫山林,湘江半夜,蛟龙也从梦中惊醒。

玉堂中的美人,心怀边塞之情,在碧纱窗前,对着皎洁的月光,满怀忧愁地倾听着笛声。

那寒冷的捣衣声,仿佛能将百尺长的丝绢捣练平整,美人晶莹的泪珠,凝结成珠,滴落在红色的丝线上。

胡儿啊,不要再吹奏那悲凉的《陇头吟》了,它透过窗户,暗暗地勾结着人们的愁绪。

龙夜吟注释

  • 卷发胡儿:指卷发的胡人,这里指吹笛者。
  • 横竹:笛子。
  • 七点星:指北斗七星。
  • 藏指:指手指遮掩住星辰。
  • 暗合:暗暗地符合。
  • 清风调宫徵:指笛声的音调与清风相合,并与宫徵之声相应和。宫、徵,都是中国古代音阶中的音名。
  • 蜀道:指通往四川的道路。
  • 湘江:湖南的一条江。
  • 玉堂:华美的厅堂,这里指美人居住的地方。
  • 寒砧:寒冷的捣衣石。砧,垫在下面捶打东西的垫石。
  • 百尺练:百尺长的丝绢。练,煮熟的丝。
  • 粉泪凝珠滴红线:美人流下的眼泪,像珍珠一样,滴落在红色的丝线上。
  • 陇头吟:古乐府歌曲名,多写戍卒思乡之情。陇头,指陇山,在今甘肃省。
  • 暗结愁人心:暗暗地勾结着人们的愁绪。

龙夜吟讲解

这首诗描写了在寂静的夜晚,胡人吹奏笛子,引发人们思乡之情的情景。诗中既有对胡人吹笛的描写,也有对听笛人的心理刻画,展现了边塞的寂寥和人们内心的愁绪。

  •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胡人吹笛的场景和笛声的特点,以及笛声所引发的思乡之情。卷发胡儿,眼睛碧绿,具有异域风情。高楼夜静,更显环境的寂寥。笛声“一声似向天上来”,极言其悠扬动听,也暗示了笛声所蕴含的某种神秘力量,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 中间四句,从不同的角度渲染了笛声的影响力。笛声与星象、音律相合,暗示了笛声的某种神秘性。蜀道秋深,湘江半夜,则从地理环境上烘托了笛声的凄凉氛围,甚至连蛟龙也为之惊醒,更显笛声的穿透力。
  • 最后六句,将视角转回到听笛人身上,描写了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月愁中听的情景。美人身处华丽的玉堂,却心怀边塞之情,在皓月当空的夜晚,独自一人忧愁地倾听着笛声。寒砧捣练,粉泪滴红线,更渲染了美人的悲伤之情。诗人最后劝诫胡儿不要再吹奏《陇头吟》,因为这首曲子会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愁绪,使人更加思念家乡。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对胡人吹笛的描写,以及对听笛人的心理刻画,表达了边塞的寂寥和人们内心的思乡之情,也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诗歌风格,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其中,色彩的运用十分突出,如“眼睛绿”、“碧窗皓月”、“粉泪”、“红线”等,使得画面感极强。同时,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星辰、云、龙、玉堂、皓月等,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凄美的意境。

李贺[唐代]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a0aa57742cf3af4018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