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禹锡的诗>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寄朗州温右史曹长,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全诗,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古诗,寄朗州温右史曹长翻译,寄朗州温右史曹长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禹锡

暂别瑶墀鸳鹭行,彩旗双引到沅湘。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史笔枉将书纸尾,朝缨不称濯沧浪。
云台公业家声在,征诏何时出建章。

寄朗州温右史曹长译文

暂时告别了皇宫,像鸳鸯鹭鸟一样离开了朝廷,两面彩旗引导着你前往沅水和湘水。 城边流水,桃花飘落,你的行舟经过,帘外春风吹拂,满是杜若的香气。 史官的笔墨,写在纸上实在可惜,你高贵的官爵,也不适合在沧浪之水边洗涤。 你家世代功业,堪比云台上的功臣,朝廷的征召,何时才能从京城发出?

寄朗州温右史曹长注释

  • 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
  • 温右史曹长:温姓的右史官,担任曹长。曹长为官职名。
  • 瑶墀:美玉砌成的台阶,指皇宫。
  • 鸳鹭:鸳鸯和白鹭,比喻朝廷官员。
  • 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湖南境内。
  • 史笔:史官的笔墨,指才学。
  • 朝缨:古代官员帽子上的缨带,比喻官爵。
  • 濯沧浪:语出《孟子·离娄上》,意为洗涤官帽上的缨带,表示隐退。
  • 云台:东汉明帝在云台阁绘制功臣画像,后用以指功臣。
  • 家声:家族的声望。
  • 建章:汉代宫殿名,在长安。这里指京城。

寄朗州温右史曹长讲解

这首诗是刘禹锡写给友人温右史曹长的。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赞美和期盼之情。

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对象。“暂别”表明友人只是暂时离开朝廷,“瑶墀鸳鹭行”则以比喻的手法,赞美友人身居高位,是朝廷的栋梁之才。“彩旗双引到沅湘”则描写友人赴任的场景,暗示友人被贬谪到湖南。

颔联描写友人赴任途中的景象。“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诗人用桃花流水、春风杜若等意象,营造了一种优美而略带伤感的氛围。

颈联是诗人对友人的评价。“史笔枉将书纸尾,朝缨不称濯沧浪”,诗人认为友人才华横溢,不应该被埋没,不应该隐退。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盼。“云台公业家声在,征诏何时出建章”,诗人相信友人的家族世代功勋卓著,希望朝廷能够早日征召友人回京,重用他的才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情真意切,既有惜别之情,又有对友人的赞美和期盼,充分体现了刘禹锡的诗歌风格。诗中运用了比喻、典故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cdd102304ab03c6abb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