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白的诗>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全诗,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古诗,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翻译,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白

虹霓掩天光,哲后起康济。
应运生夔龙,开元扫氛翳。
太微廓金镜,端拱清遐裔。
轻尘集嵩岳,虚点盛明意。
谬挥紫泥诏,献纳青云际。
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
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
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
挂帆秋江上,不为云罗制。
山海向东倾,百川无尽势。
我于鸱夷子,相去千馀岁。
运阔英达稀,同风遥执袂。
登舻望远水,忽见沧浪枻。
高士何处来,虚舟渺安系。
衣貌本淳古,文章多佳丽。
延引故乡人,风义未沦替。
顾侯达语默,权子识通蔽。
曾是无心云,俱为此留滞。
双萍易飘转,独鹤思凌历。
明晨去潇湘,共谒苍梧帝。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译文

虹霓遮蔽了天空的光芒,贤明的君王应运而起,治理天下,使百姓安康。如同应时而生的夔龙,扫荡了开元年间的污浊之气。廓清了太微星空的金镜,垂拱而治,使边远之地也得以安宁。即使是轻微的尘埃,也汇集在嵩山之上,这虚幻的点缀,也代表着对盛世清明的赞美。我错误地被授予紫泥诏书,想要在青云之上贡献自己的才能。却被谗言迷惑了君王的心,恩情疏远了那些奸佞之臣。我彷徨在宫廷之下,叹息着光阴的流逝。还没有写出像王粲《登楼赋》那样的诗篇,就已经像贾谊一样流下了悲伤的眼泪。扬起风帆,漂流在秋天的江面上,不被尘世的罗网所束缚。山海之势向东倾泻,百川奔流,永无止境。我与范蠡相隔一千多年,时运不济,英才难遇,只能遥遥地表达敬意。登上船头,眺望远方,忽然看见了沧浪之水。隐士从何处而来?空虚的船只又停靠在哪里?他的衣着容貌淳朴古老,文章却华丽优美。他热情地接待我这个故乡之人,高尚的品德和情谊没有衰退。顾侯通达言语和沉默的奥妙,权子明辨通达和闭塞的道理。他们曾经是无拘无束的云,却都因为我而停留在此。两片浮萍容易飘转不定,孤独的仙鹤却渴望展翅高飞。明天就要前往潇湘,一同拜谒苍梧之地的舜帝。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注释

  • 虹霓掩天光: 虹霓,彩虹。形容奸佞当道,蒙蔽圣听。
  • 哲后起康济: 哲后,贤明的君王。康济,使人民安乐,治理天下。
  • 应运生夔龙: 夔龙,传说中的神兽,比喻贤才。应运而生,顺应时代而产生。
  • 开元扫氛翳: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氛翳,污浊之气,比喻社会黑暗。
  • 太微廓金镜: 太微,星官名,象征朝廷。金镜,比喻清明的政治。
  • 端拱清遐裔: 端拱,垂拱而治,指君王无为而治。遐裔,边远的地方。
  • 轻尘集嵩岳: 嵩岳,指嵩山,五岳之一,象征稳固。比喻微小的功绩也能汇聚成巨大的力量。
  • 虚点盛明意: 虚点,指虚浮的点缀。盛明意,对太平盛世的赞美。
  • 谬挥紫泥诏: 紫泥诏,皇帝的诏书,用紫泥封缄。谬,错误地。
  • 献纳青云际: 青云际,比喻显贵的高位。献纳,进献计策。
  • 谗惑英主心: 谗,谗言。英主,英明的君主。
  • 恩疏佞臣计: 疏,疏远。佞臣,奸佞之臣。
  • 彷徨庭阙下: 庭阙,宫廷。
  • 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 仲宣,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曾作《登楼赋》。贾生,贾谊,西汉初年政治家,曾因被谗言所害而失意。
  • 挂帆秋江上,不为云罗制: 云罗,比喻尘世的束缚。
  • 山海向东倾,百川无尽势: 形容自然之势不可阻挡。
  • 鸱夷子: 即范蠡,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人,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隐姓埋名,经商致富。
  • 运阔英达稀,同风遥执袂: 运阔,时运不济。英达,指有才能的人。执袂,拉着衣袖,表示亲近。
  • 登舻望远水,忽见沧浪枻: 舻,船头。沧浪枻,指隐士所用的船桨。
  • 高士何处来,虚舟渺安系: 虚舟,空船,比喻隐士无拘无束的生活。
  • 衣貌本淳古,文章多佳丽: 形容隐士的品格高尚,才华横溢。
  • 延引故乡人,风义未沦替: 延引,接待。风义,风尚和情谊。沦替,衰落。
  • 顾侯达语默,权子识通蔽: 顾侯、权子,指诗人的朋友,精通人情世故。语默,说话和沉默。通蔽,通达和闭塞。
  • 曾是无心云,俱为此留滞: 无心云,比喻自由自在。留滞,停留。
  • 双萍易飘转,独鹤思凌历: 浮萍,比喻漂泊不定。凌历,高飞。
  • 明晨去潇湘,共谒苍梧帝: 潇湘,指潇水和湘水,在湖南省境内。苍梧帝,指舜帝,传说中葬于苍梧山。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讲解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高山人以及权、顾二位朋友的,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首先赞美了贤明的君王和清明的政治,但也表达了自己被谗言所害的遭遇和内心的失落。诗人用“虹霓掩天光”和“谗惑英主心”等意象,暗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描写自己与隐士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格的赞美。诗人用“挂帆秋江上,不为云罗制”和“高士何处来,虚舟渺安系”等语句,表达了自己想要摆脱世俗束缚的心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朋友的赞赏和对友谊的珍视,以及一同追求理想的愿望。

全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李白豪放飘逸的风格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791fcec1b65a2444aa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