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白居易的诗>种荔枝>

种荔枝,白居易种荔枝全诗,白居易种荔枝古诗,种荔枝翻译,种荔枝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白居易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种荔枝译文

红润饱满的荔枝果实,的确惹人喜爱, 我这白发太守,又何尝不是痴迷于此呢? 十年之后它才能结果,到那时我还会在吗?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在庭院中种下荔枝。

种荔枝注释

  • 红颗珍珠:形容荔枝果实红润饱满,像红色的珍珠一样。颗,量词,用于圆形或粒状物。
  • :确实,的确。
  • 白须太守:指诗人白居易自己。白须,指白色的胡须,形容年老。太守,古代官名,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当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任忠州刺史,可以理解为太守。
  • 亦何痴:又何尝不是痴迷呢?亦,也。何,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痴,痴迷,入迷。
  • 结子:结果实。
  • 知谁在:知道谁还在世呢?反问语气,表示不确定。
  • 自向:自己,亲自。向,朝着,对着。
  • 荔枝:亚热带水果,果肉味甜。

种荔枝讲解

这首诗是白居易被贬谪到南方时所作,表达了他复杂的心情。

诗的前两句赞美了荔枝的美好,并坦承自己也和普通人一样喜爱它。“红颗珍珠诚可爱”,用“红颗珍珠”来形容荔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荔枝的鲜艳和诱人。紧接着,“白须太守亦何痴”,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承认自己也对荔枝产生了喜爱之情,呼应了前句,使情感更加真挚。

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十年结子知谁在”,荔枝树十年才能结果,诗人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十年后是否还健在都未可知,不禁感叹人生短暂。但即便如此,诗人仍然选择“自向庭中种荔枝”,表明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知道自己可能无法亲口品尝,也要为后人留下美好的事物。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描写种荔枝这一看似平常的举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人生的思考,以及乐观旷达的精神境界。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老妪能解”的特点,平易近人,却意味深长。

白居易[唐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d5902f1e093ab5a732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