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贺的诗>送沈亚之歌并序>

送沈亚之歌并序,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全诗,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古诗,送沈亚之歌并序翻译,送沈亚之歌并序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贺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送沈亚之歌并序译文

吴兴的才子沈亚之怨恨这恼人的春风,桃花开满了田野,千里一片红艳。珍贵的紫丝竹断裂,矮小的骢马也显得无精打采,你的家住在钱塘,在那遥远的东方。

你用白藤交错编织成书箱,短短的书简裁剪得像佛经一样整齐。你将蕴藏雄奇光彩的宝矿献给春卿,在烟雾笼罩的江面上,独自乘着一叶小舟漂泊。

春卿在光天化日之下搜寻人才,他慷慨解囊,解下黄金来换取骏马。你携带书箱回到江边,再次回到家门,却感到劳累,又有谁来怜惜你呢?

我听说大丈夫看重的是气节和才能,古代的贤士即使多次逃离也不会被摧折。请你等待天亮,继续从事你擅长的著述工作,相信他日你定能回到朝廷,在秋天的肃杀之气中大展宏图。

送沈亚之歌并序注释

  • 沈亚之:唐代诗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 吴兴:地名,今浙江省湖州市。
  • 才人:有才学的人。
  • :田间小路。
  • 紫丝竹:指用紫竹制成的乐器,也泛指珍贵的乐器。
  • 骢马:青白色的马。
  • 钱塘:地名,今浙江省杭州市。
  • 白藤:一种藤本植物,可用来编织器物。
  • 书笈:书箱。
  • 短策:短小的书简。
  • 梵夹:佛经。
  • 雄光宝矿:比喻沈亚之的才华。
  • 春卿:指当时掌权的大人物。
  • 蓦波:烟雾笼罩的江面。
  • 一叶:小船。
  • 拾材:搜寻人才。
  • 掷置黄金解龙马:比喻春卿用重金来招揽人才。
  • 劳劳:疲劳,劳累。
  • 壮夫重心骨:大丈夫看重的是气节和才能。
  • 三走:多次逃离。
  • 摧捽:摧折,挫伤。
  • 待旦:等待天亮。
  • 长鞭:这里指著述工作,比喻用笔如鞭。
  • 还辕:回到朝廷。
  • 秋律:秋天的肃杀之气,这里比喻朝廷的法度。

送沈亚之歌并序讲解

这首诗是李贺为送别沈亚之而作,表达了对沈亚之怀才不遇的同情和鼓励。

诗歌开头描写了沈亚之的困境:家境贫寒,才华不被赏识,只能隐居乡间。诗人用“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来衬托沈亚之的孤独和忧愁。

接着,诗人描写了沈亚之献才的经历:他将自己的作品献给权贵,希望能得到重用,但最终却失望而归。诗人用“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来表达沈亚之的孤寂和无奈。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沈亚之的鼓励和期望:他相信沈亚之的才华终会被赏识,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理想,等待时机。诗人用“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来表达对沈亚之的期望和祝福。

全诗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沈亚之的深切同情和鼓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才埋没的现象。诗歌风格独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

李贺[唐代]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d57fd0646a8e19802b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