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多么奇妙啊,紫霞洞真是天然形成。
洞中景象千变万化难以描述,恍惚间疑是壶中的蓬莱仙境显现。
湘水之滨的娥皇女英也不敢来到这里,只能惆怅地遥望苍梧山上飘渺的云雾。
自那以后过了三千三百年,斑龙也只能空自躺在长满金光草的地方。
我在江华水边采集姹女花,自认为是三十六帝之外的臣子。
右手拿着绿玉杖,左手拿着紫金红。
高唱着天上的歌谣,一声呼唤便打开了洞府的门户。
点燃火炬照亮洞穴深处,我探身下去仔细寻幽探胜。
群仙见我到来,惊喜得笑得前仰后合。
何侯抚摸着我的头顶,伟远拍打着我的肩膀。
绿华仙女赠送给我金条脱,安期生分给我红景丹。
我问这里是什么地方,他们指着说这是太虚天。
翠霞紫云张开华丽的帷帐,悬挂的明珠美玉结成精美的璎珞。
重重叠叠的苍苔覆盖着荒凉的石田,是谁呼唤青龙来耕耘紫色的云烟?
帝狱的铜墙铁壁还未曾辨识清楚,就想要打开宝藏来整理云笈经书。
水边那个身披蓑衣的老翁,应该是钱铿在垂钓神龙。
仙人啊仙人真是多事,做着惊世骇俗的事情,变化出各种奇异的景象。
有时光着巨大的脚垂在天边,有时露出短短的脚趾站在流沙之中。
有时化作姑射山的仙女,身穿粉色霞衣,系着红色丝带,穿着藕丝裙。
有时显现普陀山观音大士的形象,有时手持簪着柳枝的宝璎。
有时插着雕镂象牙的笔管,有时结成火齐珠的珍宝,有时雕琢着玄圃的玉石,有时铺设着只园的金子。
洞穴的深度不知有几百里,只见萦回曲折,每一里都有一条涧水。
人们说有路可以通往桂林,我兴致勃勃地想要去寻找日华君。
我听说洞中大小洞天有三十六处,天帝派遣众仙分别治理。
上界的官府应该更多,一定想知道这个洞府现在归谁管辖。
啊多么奇妙啊,紫霞洞真是天然形成。
我曾登上会稽山探访大禹的洞穴,又漂浮在沧海登上天台山。
山岩峡谷难道没有奇景吗?但与这里相比都显得尘俗。
我抚摸着崖石题写下粗陋的诗句,记录下我拄着拐杖,穿着鞋子来这里敲击云石的景象。
黄庭坚、晁补之,一生的眼力都白白浪费了。
澹岩、阳华山有什么奇异之处,白白浪费文章刻在石洞里。
这首诗是乐雷发游览九疑山紫霞洞时所作,描绘了紫霞洞的奇特景象和作者在洞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以“猗欤奇哉,紫霞之洞真天开”开篇,赞叹紫霞洞的奇妙,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接着,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洞中千变万化的景象,以及与仙人相遇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氛围。
诗歌中,诗人自比为“三十六帝之外臣”,自认为有缘进入仙境,并得到了仙人的赠予。这种自比和奇遇,既表现了诗人对仙道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描写了洞中的各种奇异景象,如青龙耕紫烟、蓑翁钓神龙、仙女的各种化身等等,这些景象充满了想象力,也充满了道教的色彩。
诗歌的结尾,诗人再次赞叹紫霞洞的奇妙,并表达了自己游历名山的经历,以及对前人题咏的否定。诗人认为,紫霞洞的奇景远胜于其他名山,那些前人的题咏都显得平庸无奇。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游仙诗,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仙境,表达了对仙道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悟。诗歌的语言流畅自然,意象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