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白居易的诗>春至>

春至,白居易春至全诗,白居易春至古诗,春至翻译,春至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白居易

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白片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
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
乐事渐无身渐老,从今始拟负风光。

春至译文

怎样才能使南国的春天重回这里,又见阳光洒满东楼,白昼渐渐变长。涧水上漂浮着片片凋落的白梅花瓣,城墙外探出鹅黄嫩绿的新柳枝条。闲来无事,我信手摘一片芭蕉叶来题诗吟咏,心中烦闷,就拿起藤杖去买酒品尝。可惜的是,随着年龄增长,快乐的事情越来越少,从今往后,我恐怕要辜负这美好的春光了。

春至注释

  • 若为:如何,怎样才能。
  • 南国:指作者当时所在的南方,即江州(今江西九江)。
  • 春还至:春天重新到来。
  • 争向:怎奈,偏偏。
  • 东楼:楼房的东面。古人多在楼的东面迎接春天。
  • 日又长:白昼渐渐变长。
  • 白片落梅:指凋落的白色梅花花瓣。
  • 涧水:山间的小溪。
  • 黄梢新柳:指新生的柳树枝条,呈嫩黄色。
  • 出城墙:从城墙外探出。
  • 拈:用手指夹取。
  • 蕉叶:芭蕉叶,宽大可以题字。
  • 题诗咏:在上面题诗吟咏。
  • 闷取:烦闷时取来。
  • 藤枝:藤杖,用藤条做成的拐杖。
  • 引酒尝:拿来饮酒品尝。
  • 乐事渐无:快乐的事情渐渐减少。
  • 身渐老:身体渐渐衰老。
  • 从今始拟:从现在开始打算。
  • 负风光:辜负美好的春光。

春至讲解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在江州时所作,表达了诗人感叹年华老去,乐趣渐失,恐将辜负大好春光的复杂心情。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南国春回,阳光明媚,白梅飘落,新柳吐绿,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烘托了美好的春光。

中间两联写诗人的活动和感受:他闲时摘取芭蕉叶题诗,闷时取藤杖沽酒,看似悠闲自得,实则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和苦闷。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诗人意识到自己年事渐高,快乐渐少,恐怕要辜负这美好的春光了,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感伤的情绪。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也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一种心态。诗中既有对春光美景的赞赏,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情感真挚动人。

白居易[唐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8e074302958c1f0e82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