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杜甫的诗>>

月,杜甫月全诗,杜甫月古诗,月翻译,月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月

[唐代] 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月译文

天上的中秋佳节快要到了,人间的月亮也显得格外清明。月亮的倒影映入银河也不会消失,传说中在月宫捣药的玉兔永远长生。月光只会增添我忧国忧民的苦闷,也只会照见我日渐增多的白发。战火纷飞,国土沦丧,希望你不要照耀我们驻扎在西营的军队。

月注释

  • 秋期:指中秋佳节。
  • 月影清:指月光皎洁明亮。
  • 蟾:指月亮,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
  • 没:消失。
  • 捣药兔:神话传说中在月宫捣制长生不老药的玉兔。
  • 丹心:赤诚之心,指爱国之心。
  • 发明:指白发。
  • 干戈:指战争。
  • 国西营:指唐肃宗时期,杜甫所在的军队驻扎在西营。

月讲解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所作,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感。诗歌通过描写中秋明月,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战乱的担忧,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

首联点明时令,渲染了中秋月亮的清明,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引用了“蟾”和“捣药兔”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暗示了诗人希望国家能够长治久安的愿望。颈联转入抒情,诗人感叹月光只会增添自己的忧愁和白发,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希望明月不要照耀西营的军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诗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70493b597d94385885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