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陆游的诗>秋夜怀吴中>

秋夜怀吴中,陆游秋夜怀吴中全诗,陆游秋夜怀吴中古诗,秋夜怀吴中翻译,秋夜怀吴中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秋夜怀吴中译文

秋夜里挑亮灯盏,我细细研读《楚辞》,觉得古人的话句句都没有欺骗我。 尤其想到那些可以临水登山的好地方,正适合我像范蠡一样驾着小船,漂浮于江湖之上。 巴地的酒不能消解我做客他乡的愁恨,蜀地的巫术也只是白白地帮我打探归期。 灞桥边的杨柳,不知已经有多少,谁能想到我这个羁旅行人,寄托一枝杨柳来表达思乡之情呢?

秋夜怀吴中注释

  • 吴中: 指现在的江苏苏州一带,是陆游的家乡。
  • 挑灯: 挑亮灯盏。
  • 楚辞: 指《离骚》等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诗歌,屈原是其代表人物。
  • 昔人: 古人,这里指《楚辞》的作者屈原等。
  • 不吾欺: 没有欺骗我。是“不欺吾”的倒装。
  • 更堪: 更加值得,更加适宜。
  • 临水登山处: 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浮家泛宅: 以船为家,漂浮不定。语出《后汉书·逸民传·范丹》。范丹,字史云,曾隐居梁鹄山,以渔猎为生,不受朝廷征召。后以范蠡泛五湖为比喻,形容隐逸生活。
  • 巴酒: 巴地的酒,指四川的酒。陆游当时在四川为官。
  • 客恨: 客居他乡的愁恨。
  • 蜀巫: 蜀地的巫师。古代迷信,认为巫师可以通神,预知未来。
  • 报归期: 报告归期。
  • 灞桥: 在陕西西安东,古代送别之处。
  • 烟柳: 笼罩在烟雾中的柳树。灞桥多柳,故常用来指送别。
  • 知何限: 不知道有多少。
  • 行人: 羁旅之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寄一枝: 寄托一枝柳条,表达思乡之情。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也常以柳枝寄托思念。

秋夜怀吴中讲解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在四川为官时所作,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苏州的深切感情。全诗以秋夜怀乡为主题,从读书、思想到现实,层层深入,抒发了诗人难以排遣的乡愁。

首联“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秋夜,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挑灯夜读,表明诗人难以入眠,心事重重;《楚辞》是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的爱国情怀和身世遭遇,容易引起诗人的共鸣。“昔人句句不吾欺”,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佩和信任,也暗示了自己身处逆境,壮志难酬的感慨。

颔联“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写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想到家乡苏州的优美风光,那里有可以临水登山的好地方,正适合像范蠡一样驾着小船,漂浮于江湖之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渴望归隐的心情。

颈联“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写诗人客居他乡的愁恨和对归期的期盼。巴地的酒不能消解我做客他乡的愁恨,蜀地的巫术也只是白白地帮我打探归期。诗人借酒消愁,却愁更愁;求助于巫术,也只是徒劳无功。这更加突出了诗人乡愁的浓烈。

尾联“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灞桥边的杨柳,不知已经有多少,谁能想到我这个羁旅行人,寄托一枝杨柳来表达思乡之情呢?灞桥是古代送别之处,烟柳更是离愁别绪的象征。诗人遥想家乡的烟柳,却无人理解自己的思乡之情,更显孤寂落寞。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表达了诗人浓厚的爱国爱乡之情。

陆游[宋代]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d38584c33a28fdb219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