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倚废营,投宿旅魂惊。
断雁高仍急,寒溪晓更清。
昔年尝聚盗,此日颇分兵。
猜贰谁先致,三朝事始平。
大家都搜:
淮阳路译文
荒凉的村庄依傍着废弃的军营,在此投宿,旅人的魂魄都感到惊惧不安。 高空中的孤雁叫声凄厉,飞得又高又急,寒冷的溪水在清晨显得格外清澈。 过去这里曾经聚集盗贼,现在又成了军队分驻的场所。 究竟是谁先起了猜疑和异心呢?历经三朝才使局势得以平定。
淮阳路注释
淮阳路讲解
这首诗是李商隐途经淮阳时所作,描绘了淮阳一带荒凉破败的景象,并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感慨。
首联点明地点和环境。“荒村倚废营,投宿旅魂惊”,诗人描写了一个荒凉的村庄,紧挨着废弃的军营,让人感到恐惧和不安。一个“废”字,暗示了这里曾经发生过战乱,如今已是人烟稀少。
颔联描写了眼前的景象。“断雁高仍急,寒溪晓更清”,诗人用“断雁”和“寒溪”来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孤雁高飞,叫声凄厉,寒溪清澈,更显寒冷,都烘托出旅途的孤寂和荒凉。
颈联回顾了历史。“昔年尝聚盗,此日颇分兵”,诗人回忆起这里曾经聚集盗贼,现在又成了军队分驻的场所。一个“聚盗”,一个“分兵”,说明淮阳一带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猜贰谁先致,三朝事始平”,诗人发问,是谁先起了猜疑和异心,导致了长期战乱?又经历了三个朝代,才使得局势得以平定。这一反问,既表达了诗人对造成动乱者的谴责,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统一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淮阳一带的荒凉景象,以及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定统一的期盼。诗的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更多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2b2c8daaea5ae138fda.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