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
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神都寒未还。
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百蛮。
中巴不曾消息好,暝传戍鼓长云间。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大家都搜: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
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神都寒未还。
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百蛮。
中巴不曾消息好,暝传戍鼓长云间。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秋风二首译文
第一首
秋风萧瑟地吹过巫山,在上牢、下牢两地修筑水关。吴地的船桅、楚地的船舵,牵引着百丈长的绳索,向着温暖的神都而去,寒意却还没有消散。何时才能停止在交通要道上部署长戟呢?战争从青羌一直延续到西南的各少数民族。地处中巴一带,从未传来好的消息,黄昏时分,只有戍边的战鼓声在漫长的云层中回荡。
第二首
秋风萧瑟地吹拂着我的衣衫,东流逝水之外,夕阳西下,光芒微弱。天气晴朗,小城里传来急促的捣练声,古老的石板路上,行人稀少。不知道这美好的明月,究竟为谁而照耀?孤独的帆船,不知何时才能在他乡的夜晚归来。我将要满头白发,倚靠着庭院中的树木,家乡的池塘亭台,如今已是物是人非。
秋风二首注释
秋风二首讲解
《秋风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这两首诗写于诗人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期间,时间大约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秋天。
第一首,诗人描绘了一幅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景象。首联点明地点和时令,交代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颔联描写了繁忙的漕运景象,然而这繁忙的背后,却是为了满足战争的需求。颈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事的担忧。
第二首,诗人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故园的感伤之情。首联描写了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凄凉的心境。颔联描写了小城的生活气息,与诗人孤寂的心情形成对比。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疑问,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无奈,诗人设想自己将来只能在白发苍苍时,倚靠着庭院中的树木,回忆故乡的往事。
这两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70249d6ef287fff59f4.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