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卢仝的诗>酬徐公以新文见招>

酬徐公以新文见招,卢仝酬徐公以新文见招全诗,卢仝酬徐公以新文见招古诗,酬徐公以新文见招翻译,酬徐公以新文见招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卢仝

昨夜霜月明,果有清音生。
便欲走相和,愁闻寒玉声。

酬徐公以新文见招译文

昨夜,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清冷的霜华覆盖万物,我忽然听到了您那清越动人的诗歌之声。我立刻就想奔过去,与您一同吟唱酬和,可惜又害怕那清脆的玉磬之声,扰乱了这美好的意境。

酬徐公以新文见招注释

  • 酬:酬答,应和。
  • 徐公:指徐姓诗人,具体生平不详。
  • 以新文见招:用新写的诗歌来邀请(卢仝)。见,表示动作偏向于自己。招,邀请。
  • 霜月:指有霜的月夜,形容月色清冷。
  • 清音:清越动听的声音,此处指徐公的诗歌。
  • 和:应和,唱和。
  • 寒玉声:指玉磬的声音,此处代指世俗的喧嚣。因玉石性寒,故称。 也可引申为清脆的吟诵声。

酬徐公以新文见招讲解

这首诗是卢仝酬答徐公邀请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徐公诗歌的赞赏以及渴望与之交流的心情。

首联“昨夜霜月明,果有清音生”点明了诗歌的背景,一个清冷的霜月之夜,诗人听到了徐公清新脱俗的诗歌之声。 “果”字,既有证实之意,也略带惊喜之情。

颔联“便欲走相和,愁闻寒玉声”则写出了诗人想与徐公唱和的心情,但又担心世俗的干扰破坏了这美好的意境。“走相和”体现了诗人急切的心情,而“愁闻寒玉声”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和对清静的向往。诗人并未直说不愿与徐公相见,而是用“愁闻寒玉声”来婉转地表达,更显含蓄蕴藉。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幽,表达了诗人对清静高雅的追求,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卢仝[唐代]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3f6c101e3eb23296f43.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