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益的诗>北至太原>

北至太原,李益北至太原全诗,李益北至太原古诗,北至太原翻译,北至太原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益

炎祚昔昏替,皇基此郁盘。
玄命久已集,抚运良乃艰。
南厄羊肠险,北走雁门寒。
始于一戎定,垂此亿世安。
唐风本忧思,王业实艰难。
中历虽横溃,天纪未可干。
圣明所兴国,灵岳固不殚。
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北至太原译文

往昔隋朝国运昏庸衰败,唐朝的皇业在此地积蓄盘桓。上天的旨意早已在此汇聚,治理国家却实在艰难。南面有羊肠坂的险峻阻隔,北面有雁门关的寒冷侵扰。起初凭借一次征战平定天下,才能使唐朝的基业流传亿万年。 《唐风》本就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绪,开创王业确实是艰难无比。中间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横行溃败,但天命所归的国运终究不可动摇。圣明君主所兴盛的国家,有灵验的山岳作为屏障,是不会衰竭的。 唉,我这个浅薄的游客,这些话实在难以磨灭啊!

北至太原注释

  • 炎祚:指隋朝的国运。炎,火,象征火德,古代王朝常以五行配朝代,隋为火德。祚,国运,帝位。
  • 昏替:昏庸衰败。
  • 皇基:指唐朝的帝业根基。
  • 郁盘:积聚盘桓。郁,积聚。盘,盘桓。
  • 玄命:上天的旨意。玄,天。
  • 抚运:治理国运。抚,治理。运,国运。
  • 良乃艰:实在艰难。
  • 南厄羊肠险:南面有羊肠坂的险峻阻隔。厄,阻隔。羊肠,指羊肠坂,古地名,在今山西晋城一带,地势险峻。
  • 北走雁门寒:北面有雁门关的寒冷侵扰。走,通“骤”,快速,这里指侵扰。雁门,指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西北,是重要的边关要塞。
  • 始于一戎定:起初凭借一次征战平定天下。戎,指战争。
  • 垂此亿世安:才能使唐朝的基业流传亿万年。垂,流传。
  • 唐风:指《诗经》中的《国风·唐风》,多为忧思之作。
  • 王业:帝王的事业。
  • 中历虽横溃:中间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横行溃败。中历,指唐玄宗时期到安史之乱这段时间。横溃,指安史之乱的动乱局面。
  • 天纪未可干:天命所归的国运终究不可动摇。天纪,天命。干,动摇,侵犯。
  • 圣明所兴国:圣明君主所兴盛的国家。
  • 灵岳固不殚:有灵验的山岳作为屏障,是不会衰竭的。灵岳,指太原附近的山岳,古人认为山岳有灵气,可以护佑国家。殚,竭尽,衰竭。
  • 咄咄:叹词,表示感叹或惊讶。
  • 薄游客:浅薄的游客,指作者自己。
  • 斯言殊不刊:这些话实在难以磨灭啊!刊,削除,磨灭。

北至太原讲解

这首诗是李益北至太原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唐朝建立的不易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 前四句:追溯唐朝的建立,指出唐朝是在隋朝衰败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积蓄才得以建立的。同时也强调了创业的艰难。
  •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了唐朝建立之初所面临的险恶环境,南有羊肠坂,北有雁门关,地势险要,气候寒冷,暗示了唐朝建立的艰难。
  • 再四句:诗人引用《唐风》和王业的艰难,进一步强调了唐朝建立的来之不易,以及安史之乱对唐朝的打击。
  • 后四句:诗人表达了对唐朝国运的坚定信心,认为有圣明君主的治理和灵验山岳的庇佑,唐朝的国运不会衰竭。最后,诗人以感慨的语气结束全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对唐朝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蕴含着对安史之乱的反思,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诗人将太原视为唐朝的“龙兴之地”,表达了对太原的特殊情感,也暗示了太原在唐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益[唐代]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3b906304a3f21c6623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