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过的诗>次刘启之韵>

次刘启之韵,刘过次刘启之韵全诗,刘过次刘启之韵古诗,次刘启之韵翻译,次刘启之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过

豪结交游三十年,暮年识子海霜边。
江西析派诗同社,鸿宝传家子已仙。
无用白须甘我老,有才青眼望谁怜。
譬如飘泊湓城下,篁竹萧疏无管弦。

次刘启之韵译文

我广交朋友,豪情满怀地交往了三十年,到了晚年,才在天涯海角结识了你。 我们同是江西诗派的分支,诗风一致,你家世代相传的《鸿宝》之学,可惜你的儿子已经去世了。 我已无用,甘愿让白须伴我老去,有才华的人啊,如今又有谁来怜惜你呢? 我如今就像流落湓浦口一样,身处萧疏的竹林中,没有音乐相伴,孤寂落寞。

次刘启之韵注释

  • 次韵: 用原诗的韵作诗。
  • 刘启之: 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
  • 海霜边: 形容偏远荒凉的地方,指天涯海角。
  • 江西析派诗同社: 指刘过与刘启之同属江西诗派,且诗风一致。江西诗派,北宋诗坛的重要流派,以黄庭坚为代表,讲究“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追求奇崛瘦硬的风格。
  • 鸿宝传家: 指刘启之家学渊源。《鸿宝》指《鸿宝苑秘》,道家典籍,相传为汉武帝时方士所作。这里泛指刘启之家学渊源深厚。
  • 子已仙: 你的儿子已经去世了。“仙”是对死者的婉称。
  • 青眼: 喜爱、重视的目光。阮籍能为礼法之士,俗人以白眼对之,嵇喜来吊丧,阮籍以白眼对他;嵇康来,阮籍大喜,以青眼对之。
  • 湓城: 即湓浦口,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于湓浦口。
  • 篁竹: 竹子。
  • 萧疏: 稀疏,冷落。
  • 管弦: 泛指音乐。

次刘启之韵讲解

这首诗是刘过次韵刘启之的作品,抒发了晚年漂泊、知音难遇的感慨。

首联点明与刘启之相识的时间地点,以及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诗人用“三十年”和“海霜边”形成对比,强调了相识之晚,也暗示了自己漂泊的经历。

颔联进一步说明两人之间的共通之处。他们同属江西诗派,诗风相近,且刘启之家学渊源深厚。然而,“子已仙”一句却流露出对刘启之不幸遭遇的同情。

颈联诗人自伤身世,感叹自己年老无用,也慨叹当世缺少识才之人。“白须”与“青眼”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

尾联诗人以白居易自比,将自己比作流落湓浦口的白居易,身处萧疏的竹林之中,没有音乐相伴,表达了孤寂落寞的心情。这句也暗示了诗人仕途失意,无人赏识的处境。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晚年漂泊、知音难遇的感慨,也流露出对世事变迁、人才凋零的无奈。诗人将个人的遭遇与历史人物的命运相联系,更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刘过[宋代]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2c990003ebcf7a4353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