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

诗人魏初介绍

魏初    wèi chū 元代诗人

魏初,字太初,号青崖。元代宏州顺圣(今张家口阳原东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初(约公元一二六四年)前后在世,年六十一岁。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少辟中书省掾吏,亲老告归,隐居教授。中统起,为国史院编修寻擢监察御史,疏陈时政,多见赏纳。官至南台御史中丞。初著有《青崖集》五卷,《四库总目》非独以文章贵,又足补史阙。《元史》有传。

本 名 魏初
别 称
字 号 太初
主要作品 《清平乐 祖母夫人寿》 《满江红 为书史王造甫寿》 《沁园春 送霍国瑞》
主要成就
所处时代 元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出生时间
人物生平

魏初是金末翰林修撰魏璠的从孙,魏璠曾被元世祖征聘到和林问策,向元世祖推荐名士60多人。逝世后,谥号靖肃。魏初爱好诵读诗书,尤其擅长于朗诵《春秋》,朗诵起来激情饱满,铿锵有声。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朝廷刚刚建立中书省,就征聘他为椽史,兼执掌文书记录。不久,因祖母年迈而辞去官职,隐居乡下教授诗书。当时,朝廷下诏,令左丞许衡、学士窦默以及京师的各位儒士各自陈述历史所记载的前代帝王的嘉言善政,挑选进宫侍读之士。主管部门举荐魏初前来应诏,元世祖敬重魏璠的声名,把他和古代忠直之臣相提并论,询问得知魏初是魏璠的后人,感叹勉励很久,于是任命魏初为国史院编修官,不久又官拜监察御史。他上任后马上上书朝廷:所谓法,乃国家管理天下的有力工具,而御史台正是维护国家法制威严的部门。如今国法还没有制定,各部门办事没有法律可依据,当务之急,朝廷应该马上组织人员参酌修订,然后颁行天下。

人物事迹

元世祖曾经在上都行宫宴请群臣,席间下令:如果有谁不能满饮大杯的,就把自己的帽子衣服脱了。魏初上疏说道:“臣听说君主就好像天,臣下就好像地。尊卑之礼仪,不可不严肃对待。现在朝廷内有太常,有史官,有起居注,来规范典制礼仪,记录朝廷言行;朝廷外有高丽、安南的使者入朝进贡,来观摩我中原大国的礼仪。昨天臣听说陛下赐宴给大臣时威仪不太严谨,这实在不是尊朝廷、正上下的应当之举。”条陈上奏之后,元世祖欣然采纳,并宣谕身边近臣,从此以后不要再有类似举动。当时,襄樊地区还没有攻下来,军队招募百姓为兵,有人奏请从大兴开始招募。魏初进言说道:“京师乃天下之本基所在,关键要使它殷富昌盛。现在刚刚建国不久,怎么可以轻易骚乱扰动呢?”于是朝廷下令免除招募大兴之兵。魏初又进言道:“依据旧例,平常的参官各州刺史,刚上任三日,就要举荐一人来代替自己。况且监察风纪的官职与一般官员不一样,臣奏请从今往后,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年,必须举荐一人代替自己。对所举不当之人进行惩罚,这样,不仅可以砥砺风节,也可以为国家选取优秀人才。”他举荐劝农副使刘宣代替自己,自己则出任陕西四川按察司事、陕西河东按察副使,后入朝担任治书侍御史。此后,魏初又以侍御史的身份在扬州管理御史台的事务,后被擢升为江西按察使,不久又官拜侍御史。后到建康,被任命为中丞,逝世于任上,终年61岁。

史籍记载

魏初,字大初,弘州顺圣(今张家口阳原东城)人。从祖璠,金贞佑三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金宣宗求直言,璠首论将相非人,及不当立德陵事,疏奏,不报。后复上言:“国势危逼,四方未闻有勤王之举,陇右地险食足,其帅完颜胡斜虎亦可委仗,宜遣人往论大计。”大臣不悦而止。阅数月,胡斜虎兵不来,已无及,金主悔焉。金将武仙军次五垛山不进。求使仙者,或荐璠,即授朝列大夫、翰林修撰,给骑四人以从。至则仙已遁去,部曲亦多散亡,璠抚循招集,得数千人,推其中材勇者为帅长,仍制符印予之,以矫制自劾,金主谓其处置得宜。继闻仙率余众保留山,璠直趣仙所宣谕之。或谗于仙,谓璠欲夺其军,仙怒,命士拔刃若欲鏦璠然,且引一吏与璠辨。璠不为动,大言曰:“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将军纵不加礼,奈何听谗邪之言,欲以小吏置对耶!且将军跳山谷,而左右无异心者,以天子大臣故也,苟不知尊天子,安知麾下无如将军者?不然,吾有死,无辱命。”仙不能屈。璠复激使进兵,不应。比还,金主已迁归德,复迁蔡州。金亡,璠无所归,乃北还乡里。庚戌岁,世祖居潜邸,闻璠名,征至和林,访以当世之务。璠条陈便宜三十余事,举名士六十余人以对,世祖嘉纳,后多采用焉。以疾卒于和林,年七十,赐谥靖肃。初,其从孙也,璠无子,以初为后。初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比冠,有声。中统元年,始立中书省,辟为掾史,兼掌书记。未几,以祖母老辞归,隐居教授。会诏左丞许衡、学士窦默及京师诸儒,各陈经史所载前代帝王嘉言善政,选进读之士,有司以初应诏。帝雅重璠名,方之古直,询知初为璠子,叹奖久之,即授国史院编修官,寻拜监察御史。首言:“法者,持天下之具,御史台则守法之司也。方今法有未定,百司无所持循,宜参酌考定,颁行天下。”帝宴群臣于上都行宫,有不能釂大卮者,免其冠服。初上疏曰:“臣闻君犹天也,臣犹地也,尊卑之礼,不可不肃。方今内有太常、有史官、有起居注,以议典礼、记言动;外有高丽、安南使者入贡,以观中国之仪。昨闻锡宴大臣,威仪弗谨,非所以尊朝廷、正上下也。”疏入,帝欣纳之,仍谕侍臣自今毋复为此举。时襄樊未下,将括民为兵,或请自大兴始。初言:“京师天下之本,要在殷盛,建邦之初,讵宜骚动!”遂免括大兴兵。初又言:“旧制,常参官诸州刺史,上任三日,举一人自代。况风纪之职与常员异,请自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遂举劝农副使刘宣自代。出佥陕西四川按察司事,历陕西河东按察副使,入为治书侍御史。又以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于扬州,擢江西按察使,寻征拜侍御史。行台移建康,出为中丞,卒,年六十一。子必复,集贤侍讲学士。

作品

小令【黄钟】人月圆为细君寿冷云冻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年来又到,吴头楚尾,风雨江船。但教康健,心头过得,莫论无钱。从今只望,儿婚女嫁,鸡犬山田。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夜煮茶。

生平

魏初是金末翰林修撰魏璠的从孙,魏璠曾被元世祖征聘到和林问策,向元世祖推荐名士60多人。逝世后,谥号靖肃。

魏初爱好诵读诗书,尤其擅长于朗诵《春秋》,朗诵起来激情饱满,铿锵有声。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朝廷刚刚建立中书省,就征聘他为椽史,兼执掌文书记录。不久,因祖母年迈而辞去官职,隐居乡下教授诗书。

当时,朝廷下诏,令左丞许衡、学士窦默以及京师的各位儒士各自陈述历史所记载的前代帝王的嘉言善政,挑选进宫侍读之士。主管部门举荐魏初前来应诏,元世祖敬重魏璠的声名,把他和古代忠直之臣相提并论,询问得知魏初是魏璠的后人,感叹勉励很久,于是任命魏初为国史院编修官,不久又官拜监察御史。他上任后马上上书朝廷:所谓法,乃国家管理天下的有力工具,而御史台正是维护国家法制威严的部门。如今国法还没有制定,各部门办事没有法律可依据,当务之急,朝廷应该马上组织人员参酌修订,然后颁行天下。

元世祖曾经在上都行宫宴请群臣,席间下令:如果有谁不能满饮大杯的,就把自己的帽子衣服脱了。魏初上疏说道:“臣听说君主就好像天,臣下就好像地。尊卑之礼仪,不可不严肃对待。现在朝廷内有太常,有史官,有起居注,来规范典制礼仪,记录朝廷言行;朝廷外有高丽、安南的使者入朝进贡,来观摩我中原大国的礼仪。昨天臣听说陛下赐宴给大臣时威仪不太严谨,这实在不是尊朝廷、正上下的应当之举。”条陈上奏之后,元世祖欣然采纳,并宣谕身边近臣,从此以后不要再有类似举动。

当时,襄樊地区还没有攻下来,军队招募百姓为兵,有人奏请从大兴开始招募。魏初进言说道:“京师乃天下之本基所在,关键要使它殷富昌盛。现在刚刚建国不久,怎么可以轻易骚乱扰动呢?”于是朝廷下令免除招募大兴之兵。魏初又进言道:“依据旧例,平常的参官各州刺史,刚上任三日,就要举荐一人来代替自己。况且监察风纪的官职与一般官员不一样,臣奏请从今往后,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年,必须举荐一人代替自己。对所举不当之人进行惩罚,这样,不仅可以砥砺风节,也可以为国家选取优秀人才。”他举荐劝农副使刘宣代替自己,自己则出任陕西四川按察司事、陕西河东按察副使,后入朝担任治书侍御史。此后,魏初又以侍御史的身份在扬州管理御史台的事务,后被擢升为江西按察使,不久又官拜侍御史。后到建康,被任命为中丞,逝世于任上,终年61岁。

  • 《清平乐 祖母夫人寿》
    珠围翠绕。尘土知音少。一曲清琴松月晓。儿女肝肠容了。歌声不用琵琶。银杯细卷流霞。岁岁而今时候,小溪晴雪梅花。
  • 《满江红 为书史王造甫寿》
    年少才华,文字里、已曾相识。还又喜、柏台高远,我承飞檄。笔底辉辉多古意,幕中隐隐当劲敌。更今年、相从入川来,良可益。心与胆,当如石。须不负,文章力。要他年事业,轰隆霹雳。自觉空疏成底事,爱君文雅吾平昔。把清江、都与酿成春,如鲸吸。
  • 《沁园春 送霍国瑞》
    鸡舌浓香,朝马晨钟,十载禁廷。恰行春绿野,从容冠盖,人家烟火,相望升平。一夕霜台,又颁新宠,白璧青钱到姓名。人争道,看春风袖里,霹雳抨轰。谁怜汉水孤征。得旗旆、相从有此行。爱风流凝远,长歌细饮,青灯夜语,款曲交情。恨杀文书,官程未了,又到殷勤渭城。百年里,算悲欢离合,几度长亭。
  • 《感皇恩 次商参政韵》
    睡起独登临,不禁残酒。楼上阑干厌晴柳。好山凝望,良是慰予心友。风烟春近也,平安否。画戟朱门,谁堪炙手。茶社诗盟要长久。年来和梦,无复东奔西走。麒麟新画像,从渠有。
  • 《南乡子 赠友人》
    一别五云城。惭愧朝阳有凤鸣。奔走几年成潦倒,堪惊。底事能传万古名。犹记少年行。可惯清樽独自倾。昨日东冈欢笑处,谁醒。吸尽人间
  • 《木兰花慢 送张梦符治书赴召》
    正江南二月,春色里、送君行。对芳草晴烟,海棠细雨,不尽离情。思量汉皋城上,共当时、飞尽人青冥。醉后嘉陵山色,马头杨柳秦亭。十年一别鬓星星。慷慨只平生。爱激浊扬清,排纷解难,肝胆峥嵘。此心一忠自信,更太平、丞相旧知名。寄谢草堂猿鹤,移山未要山灵。
  • 《满江红 为双溪丞相寿》
    借问中朝,谁得似、相公勋旧。记前日、风云惨淡,雷霆奔走。万里野烟空绿树,旌旗莫卷熊罢吼。更挺身、飞出虎狼群,人能否。元自有,谈天口。初不负,经纶手。更诗书万卷,文章星斗。乐圣衔杯应暂耳,不妨桐院闲清书。愿寿杯、青与北山松,俱长久。
  • 《太常引 党氏园亭红梅,次徐子方韵》
    亭亭清瘦阿谁邻。合占了、百花春。蜂蝶漫成群。只山月、淡烟最亲。旧家窗户,精神好在,红簇麝香新。有酒到吾唇。更拼作、花边醉人。
  • 《石州慢 留别雷御史》
    才得相从,还有此行,难合交错。公余颇喜新凉,杖履频承谈益。白衣苍狗,不如付与无心,到头谁是真功业。天地尽知音,足清风明月。应惜。枯罢未脱,疮痍鞍马,不嫌驱役。笔底清霜,隐隐已沾鬓发。秋风万里,飘飘老鹘搏空,鹪鹩尺晏甘沉没。开岁待君来,满江南春色。
  • 《木兰花慢 为姜提刑寿》
    记当年分陕,拥飞盖、入长安。把渭北终南,秦宫汉阙,都入凭兰。追随大浑几日,又嘉陵山色上征鞍。杨柳离亭痛饮,梅花乐府新翻。一封丹诏五云间。全晋动河山。看匹马横秋,弦轰霹雳,虎卧斑斓。生平此心耿耿,道君恩未报敢投闲。袖里升平长策,春风咫尺天颜。
  • 《朝中措 为寒仲山佥司寿》
    五年宪府记相看。秋水净门兰。一曲骊歌别后,眼前万里河关。爱君佳处,文书堆积,意思安闲。看取清秋射虎,短衣匹马南山。
  • 《【黄钟】人月圆_为细君寿冷》
    【为细君寿】冷云冻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年来又到,吴头楚尾,风雨江船。但教康健,心头过得,莫论无钱。从今只望,儿婚女嫁,鸡犬山田。
  • 《木兰花慢 宋汉臣墨梅并序嘉议宋公于予?》
    尊酒留连者累日,过后讣音至长安,予不胜惊悼。今年以事来都,其弟义甫秘监会予于东溪,出示嘉议墨梅横幅,因作长短句一章,兼致区区追挽爱笔端造化,春不尽、思无边。看诗意精神,不求颜色,物外神仙。回头水南水北,觉冰姿玉骨却凄然。一片肝肠铁石,三年雪月情缘。洛阳尊俎记留连。慷慨正华年。恨鞍马匆匆,长亭老树,芳草离筵。西风雁来何处,忽传将、幽恨到重泉。昨日东溪再过,不堪尘满冰弦。
  • 《鹧鸪天 霍国瑞母八十之寿》
    少日教儿苦读书。只今骢马到亨衢,镜中双鬓秋难染,膝上诸孙玉不如。花淡淡,竹疏疏。风流好个寿星图。平安日月从今数,百岁平头尽有
  • 《点绛唇 为孙叔庸寿》
    月底秋吟,爱君星斗银河句。拍江风雨。认得回舟处。十角黄牛,曾是生平语。相将去。绿云千树。作个菟裘处。
  • 《鹧鸪天 九日晋溪》
    何处龙山事不偏。晋王祠下水浮天。参空铁树三千丈,刻石名臣五百年。歌浩荡,酒如川。暂陪珠履对风烟。自怜白发无能事,只有丹心在日
  • 《满江红 为张右丞寿二首其一》
    梁甫孤吟,已认得、真龙头角。记当日、江山如画,一时英略。立马便谈天下事,凤池十倍扬州鹤。更诗书万卷豁心胸,无邱壑。活国手,千金诺。自不负,麒麟阁。算点鞭余事,不妨清酌。今日文昌虚八座,鬓毛莫遣星星却。要袖中、霖雨洗乾坤,侵寒廓。
  • 《点绛唇 次商台符韵,送何侍御》
    昨日邮亭,树头一带青山晚。绿波清浅。人与天涯远。今日相逢,绿蚁新醅满。歌声断。落红零乱。梦逐春来雁。
  • 《满江红 寄何侍御》
    少日肝肠,云梦地、气吞八九。今老去,才疏计拙,百居人后。倦处收回行路脚,懒来噤却吟诗口。算从前、四十九年非,如回首。风与月,须长久。谁放我,成三友。笑官仓红腐,可堪痴守。倒凤颠鸾吾已矣,淋漓醉墨蛟虬吼。尽都门、冠盖拥红尘,青青柳。
  • 《木兰花慢 次高郎中道凝韵》
    千古汗青,勋业几人,能是雄杰。麒麟画像当年,转首许多除折。前村月底,一壶春酒追随,梅花解软肝肠铁。万事尽悠悠,只固吾穷节。愁绝。游岁暮,栖迟风雨,一枝鸠拙。意广才疏,事与古先殊别。梦中乡国,闲时独上城楼,角声旗影供凄切。醉里倚阑干,满西山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