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

诗人吴中复介绍

吴中复    wú zhōng fù 宋代诗人

(1011—1098)宋兴国永兴人,字仲庶。吴仲举子。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知峨眉县,悉废祠庙,以荐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奏罢宰相梁适、刘沆。改右司谏。历知泽、瀛州及江宁、成德、成都、永兴诸府军。以沮青苗法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复坐事免官。

本 名 吴中复
别 称
字 号
主要作品 《谢惠茶》 《西园十咏·乔楠亭》 《西园十咏·圆通庵》
主要成就
所处时代 宋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出生时间
人物简介

吴中复(1011~1079),字仲庶,兴国军永兴(今湖北阳新)人。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皇祐五年(1053)为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五)。嘉祐二年(1057)迁殿中侍御史充言事御史(同上书卷一八五)。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户部副使。出为河东都转运使,移知江宁府、成德军。神宗熙宁三年(1070)知成都府(同上书卷二一六)。迁给事中,知永兴军(《东都事略》卷七五)。六年,知河阳(《续资治通鉴编》卷二四六)。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卒(同上书卷二九五),年六十八。【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五《吴给事中复传》,《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人物生平

吴中复进士及第,知峨眉县。边夷民事淫祠太盛,中复悉废之。廉于居官,代还,不载一物。通判潭州,御史中丞孙抃荐为监察御史,初不相识也。或问之,抃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今岂有识面台官耶?”迁殿中侍御史。弹宰相梁适,仁宗曰:“马遵亦言之矣。”且问中复曰:“唐自天宝后治乱分,何也?”中复历引姚、宋、九龄、林甫、国忠用舍以对。适罢,中复亦通判虔州,未至,复还台。富弼主李仲昌开六漯河,内臣刘恢密告所断冈与国姓上名同,贾昌朝阴助之,欲以摇弼。诏中复往治,促行甚急。中复言:“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驰至,较其名,乃赵征村也,亦无冈势,狱以故得止。又弹宰相刘沆,沆罢。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泽州、瀛州,移河东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江宁府。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絷而鞭之。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历成德军、成都府、永兴军。河北行青苗法,使者至,将先下州县。中复檄之曰:“敛散自有期,今先事扰之,何也?”拒不听,且以报。安抚司韩琦方疏谏青苗,录其语以上。熙宁并省郡邑,以永康为县,中复言:“永康控威、茂,不可废。”其后因夷竟复之。关内大旱,民多流亡。中复请加赈恤,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坐过用公使酒免。卒,年六十八。中复乐易简约,好周人之急,士大夫称之。从孙吴择仁。宋仁宗御赐吴中复“铁御史”匾额。吴中复死后,归葬家乡北台山。为了纪念吴中复兄弟三进士,当地民众和吴氏后人在他们当年读书处北台山建了一所书院,以吴中复的官名为号,称“龙图书院”。因吴中复与兄吴几复、弟吴嗣复先后中进士,地方上称他们为“吴三贵”(一说“吴三贵”指吴中复及其儿子吴立礼孙子吴择仁)。明天启五年,以魏忠贤为首的太监集团攻击东林党,毁天下书院,龙图书院被迫改为寺庙。顺治乙酉年五月,大顺残兵由湖口渡江往太平山、九宫山方向溃退路过车田村时,龙图书院遭兵焚。当地民间传说是大顺残兵误认为“吴三贵”即“吴三桂”。康熙年间,当地民众募集资金,重修龙图书院,并在龙图书院旁边,加修了一座寺庙。咸丰丙辰年,太平军中王过兵,龙图书院再遭兵焚。2005年当地民众再次集资重建。在湖北省通山县燕厦乡滩头村螺丝坳有一深坑(大庆-广州高速公路燕厦河大桥北桥头侧边)。当地民间传说,“吴三贵”家的祖坟葬在乌鸦扑地。乌鸦要吃螺丝的。三藩之乱后,清廷为破坏吴三桂祖坟的风水,派兵来挑了这螺丝眼,弄死了螺丝,让乌鸦饿死。

吴中复·诗选

赋新繁周表权如诏亭君构义方亭,人知善教成。
  恩封新诰命,词合旧题名。
  承袭诗庭训,辉光里闬荣。
  如今彩衣养,蔼蔼振家声。和承谏议瘴雾日消岚气静,飓风朝息海波闲。
  安期尝饵菖蒲在,马援应无薏苡还。江渎泛舟晓来一雨过池塘,江渎祠前馆宇凉。
  翠水细风翻昼浪,红蕖微露浥秋香。
  欲停画舫收船檝,旋折圆荷当羽觞。
  逃暑岂须河朔饮,迟留车马到斜阳。江左谓海棠为川红靓妆浓淡蕊蒙茸,高下池台细细风。
  却恨韶华偏蜀土,更无颜色似川红。
  寻香只恐三春暮,把酒欣逢一笑同。
  子美诗才犹阁笔,至今寂寞锦城中。句前有牧之之风流,后有元之之篇咏。句莫爱荔子红,岁作嘉州孽。句鲸鱼有浪春涛阔,铜鼓无声夜柝闲。览齐山寺陈鸿断碑翠琰何年沉朽壤,羡师寻访得其余。
  应同湘水断碑字,难辩韩陵片石书。
  汩没身名真梦幻,变迁时月易丘墟。
  收藏且作山中物,莫问陈鸿记事初。齐山图当时齐映为州日,从此山因姓得名。
  却自牧之赋诗后,每逢秋至菊含情。
  行寻古洞诸峰峭,坐看寒溪数曲清。
  梦到亦须尘虑息,那堪图画入神京。闰春三月二日陪行之秘监游柏谷寺实界嵚岑路入云,闰余三月属芳辰。
  烟林未动阴森地,山杏寒开寂寞春。
  潞子岭头销白日,神农祠畔柅朱轮。
  乘闲自是逍遥事,谁羡襄阳倒载人。西园十咏·翠柏亭众林坠黄叶,皴皮抱翠枝。
  自然根性在,不为雪霜移。
  灵润承多露,清阴贯四时。
  婆娑岁寒意,每到坐迟迟。西园十咏·方物亭草林虫鱼部,披寻自古无。
  飞沉天产异,生植土风殊。
  物色随心匠,形容记绘图。
  虚亭玩真意,浩思满江湖。西园十咏·锦亭帘幕临雕槛,窗疏照烂霞。
  园林初过雨,风日猛催化。
  香入游人袖,红堆刺史家。
  四时俱好景,终不似春华。西园十咏·流杯亭结客乘公暇,流觞逐浩歌。
  乱峰晴倒影,曲水宛回波。
  小海逢元巳,兰亭记永和。
  西州行乐事,应比晋贤多。西园十咏·乔楠亭古木西园胜,亭延上客过。
  色无花卉妒,坚为雪霜多。
  干育千年秀,根含一气和。
  明堂求厚栋,可得老岩阿。西园十咏·琴坛潇洒琴坛上,贤侯养道情。
  无今亦无古,求意不求声。
  林邃风初静,云收月乍明。
  拂弦成一弄,尘思浩然清。西园十咏·西楼信美他乡地,登临有故楼。
  清风破大暑,明月转高秋。
  朝暮岷山秀,东西锦水流。
  宾朋逢好景,把酒为迟留。西园十咏·圆通庵坐对圆通境,陶然胜静斋。
  观空无物我,扣寂外形骸。
  燕坐埋遗照,虚名莫疚怀。
  人间忧乐地,所丧甚山崖。西园十咏·众熙亭亭枕方塘上,轩开四照新。
  花涵清露晓,风卷绿波春。
  日暖眠汀鹭,荷翻跃锦鳞。
  熙熙游宴地,行乐慰西人。西园十咏·竹洞阴森过百步,屈曲锁莓苔。
  翠色寒无改,清风时自来。
  叶笼苍玉干,路入碧云堆。
  吏散无公事,支筇到几回。谢惠茶我闻蒙山之巅多秀岭,烟岩抱合五峰顶。
  岷峨气象压西垂,恶草不生生菽茗。续和签判太博游海云海云摸石近东城,莽苍春郊去路平。
  绕寺溪光照金络,夹堤柳色混青旌。
  榴花新酿盈樽渌,玉柄高谈照座清。
  上客西州胜京口,给鲜牛炙旋供烹。游海云寺唱和诗锦里风光胜别州,海云寺枕碧江头。
  连郊瑞麦青黄秀,绕路鸣泉深浅流。
  彩石池边成故事,茂林坡上忆前游。
  绿樽好伴衰翁醉,十月残春不秒留。游琴台墨池寻春景物乍晴暄,连月余寒花未繁。
  犬子琴台余古寺,扬雄墨沼但空园。
  池边宿草交加绿,林外鸣禽相斗喧。
  秀麦渐渐摇暖日,几重苍翠满郊原。众乐亭二首贤侯新葺水云乡,虚阁峥嵘绿渺茫。
  波面长桥步明月,人家疏影带残阳。
  风中白鸟侵烟去,雨后红蕖拥袖香。
  从此郡图添故事,岁时遗爱似甘棠。众乐亭二首烟波空阔岸低回,草绿花红处处堆。
  一片湖光分岛溆,四边山色入楼台。
  从来未有吾民乐,此地欣逢刺史来。
  目断鄞江何日到,京师只得画图开。

  • 《谢惠茶》
    我闻蒙山之巅多秀岭,烟岩抱合五峰顶。岷峨气象压西垂,恶草不生生菽茗。
  • 《西园十咏·乔楠亭》
    古木西园胜,亭延上客过。色无花卉妒,坚为雪霜多。干育千年秀,根含一气和。明堂求厚栋,可得老岩阿。
  • 《西园十咏·圆通庵》
    坐对圆通境,陶然胜静斋。观空无物我,扣寂外形骸。燕坐埋遗照,虚名莫疚怀。人间忧乐地,所丧甚山崖。
  • 《西园十咏·翠柏亭》
    众林坠黄叶,皴皮抱翠枝。自然根性在,不为雪霜移。灵润承多露,清阴贯四时。婆娑岁寒意,每到坐迟迟。
  • 《续和签判太博游海云》
    海云摸石近东城,莽苍春郊去路平。绕寺溪光照金络,夹堤柳色混青旌。榴花新酿盈樽渌,玉柄高谈照座清。上客西州胜京口,给鲜牛炙旋供烹。
  • 《西园十咏·琴坛》
    潇洒琴坛上,贤侯养道情。无今亦无古,求意不求声。林邃风初静,云收月乍明。拂弦成一弄,尘思浩然清。
  • 《闰春三月二日陪行之秘监游柏谷寺》
    实界嵚岑路入云,闰余三月属芳辰。烟林未动阴森地,山杏寒开寂寞春。潞子岭头销白日,神农祠畔柅朱轮。乘闲自是逍遥事,谁羡襄阳倒载人。
  • 《齐山图》
    当时齐映为州日,从此山因姓得名。却自牧之赋诗后,每逢秋至菊含情。行寻古洞诸峰峭,坐看寒溪数曲清。梦到亦须尘虑息,那堪图画入神京。
  • 《句》
    前有牧之之风流,后有元之之篇咏。
  • 《众乐亭》
    烟波空阔岸低回,草绿花红处处堆。一片湖光分岛溆,四边山色入楼台。从来未有吾民乐,此地欣逢刺史来。目断鄞江何日到,京师只得画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