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

诗人京镗介绍

京镗    jīng táng 宋代诗人

京镗(1138 —1200)字仲远,南宋丞相、词人,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淳熙十五年,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1191),召为刑部尚书。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拜右丞相,六年进左丞相,封翼国公。卒年六十三。卒后赠太保,谥文忠,后改谥庄定。有诗集七卷、词集《松坡居士乐府》二卷,《文献通考》传于世。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三《京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本 名 京镗
别 称 松坡居士
字 号 仲远
主要作品 《水龙吟(次邛州赵守韵)》 《是年七月九日方立秋)》 《漳河疑冢》
主要成就 长于填词
所处时代 宋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出生时间 1138年
生平

京镗出生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字仲远。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考中进士,曾在“才子之乡”临川任主簿,风光旖旎的庐山山南星子县任知县。隆兴知府龚茂良非常器重他的才能,后来龚茂良官至参知政事,并代行宰相之职。京镗由龚茂良举荐入朝,开始在仕途上表现出独特的才干。

孝宗即位之初,百废待兴,召集群臣垂询政事得失。许多臣僚曲意迎合,说是“大功可旦暮致”,就是说治理国家的事情很快就可以大功告成。京镗却力排众议,认为天下大事不可急于求成,应当有步骤地加以解决。他慷慨陈述民贫兵骄、士气颓靡的社会现状,直言不讳,切中要害。这使孝宗大为赏识,先后擢升他为监察御史、右司郎官等。

自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绍兴和议”之后,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一直处于受屈辱的地位。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太上皇高宗驾崩。适逢金国派生辰使来庆贺孝宗圣诞,因在居丧期间,孝宗不宜接见,即派出京镗为宾佐,负责接待使臣。事后金国贺使想再逗留几天,但是京镗考虑国丧之日,不宜以贺喜的名义久留,很果断地拒绝了。孝宗认为他十分称职,于是将他迁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第二年,金国派使臣前来吊唁。孝宗又派京镗为报谢使,出使金国。金国照例大设宴席,鼓乐招待。因居国丧,京镗请求免除宴席,金人不依。京镗说:“如果实在不能免宴,则请撤去宴乐。”坚持不撤乐就不入席,在金人的强迫之下,京镗毫无惧色,严正地说:“头可取,而乐不可闻!”说罢带领随从拂袖而去。守卫的兵士拔刀阻拦,京镗厉声呵叱。金人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实在难以勉强,便急忙禀告金主。金主得知后大为感叹,说:“真是南朝的忠贞耿直之臣啊!”于是,特别下令撤去宴乐,然后请京镗入席。消息传到南宋朝廷,孝宗龙颜大悦,对大臣们说:“士大夫平常谁不自认为有气节,但是有谁能像京镗这样临危不变,正气凛然,不辱使命呢?”孝宗认为这是南宋积弱已久之后,一次“为国增气”的外交胜利,于是将京镗提升为权工部侍郎。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载其使金诗一首:

鼎湖龙驭去无踪,三遣行人意则同。

凶礼强更为吉礼,裔风终未变华风。

设令耳预笙镛末,只愿身糜鼎镬中。

已办滞留期得请,不辞筑馆汴江东。

这大约写的就是那次要求金主免宴撤乐的事件。作为南宋的使臣,京镗抱定了不辱使命的决心,“只愿身糜鼎镬中”一句,深刻地表达了大义凛然、舍生忘死的民族气节。这是一首写实诗,不事雕琢,铿锵有力。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京镗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到任之后,京镗采取了减免征敛、让利于民、惩治凶犯、加强治安等一系列措施,很快就形成了蜀地大治的稳定局面。在四川任上,京镗留下了许多写景抒情以及与友人唱和酬答之作。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反映巴蜀景物、乡土民风的作品。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到了宋代,经济贸易日益繁盛,城市文化也得到迅速发展。据记载几乎每个月都有季节性的专业市场,它们是: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市民们择日赶赴各种市场,采购、赏玩、游乐、宴集……展现出五光十色的民俗风情。在京镗的词作中,有不少描写市井风情的篇什。如《绛都春》写元夕灯市:“正锦里元夕,轻寒时候。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火城灯市争辉照。”《汉宫春》也写灯市:“暖律初回。又烧灯市井,卖酒楼台。谁将星移万点,月满千街。”《木兰花慢》写重九药市,万家欢乐的情景:“蜀人从来好事,遇良辰、不肯负时光。药市家家帘幕,酒楼处处丝簧。”《洞仙歌》也写药市,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欢愉之情:“三年锦里,见重阳药市。车马喧阗管弦沸。,)“痴儿官事了,乐与民同,况值高秋好天气。”其中《雨中花》云:

玉局祠前,铜壶阁畔,锦城药市争奇。正紫萸缀席,黄菊浮卮。

巷陌联镳并辔,楼台吹竹弹丝。登高望远,一年好景,九日佳期。

自怜行客,犹对佳宾,留连岂是贪痴。谁会得、心驰北阙,兴哥东篱。

惜别未催鹚首,追欢且醉蛾眉。明年此会.他乡今日,总是相思。

写九九佳期,重阳药市,他乡行客,登高抒怀。词中既有“心驰北阙”的爱国之心,又有“兴寄东篱’’的诗情画意。

其次是感慨言志、抒发情怀的作品。京镗在蜀地任职四年,从词作中可以看到思念江南故土的情怀。如《念奴娇》中写道:“最是游子悲乡,小人怀土,梦绕江南岸。楚尾吴头家住处,满目山川遐观。”《水龙吟》中写道:“楚尾吴头,我家何在,西山南浦。想珠帘画栋,倚阑凝望,依然卷云飞雨。”词中写楚尾吴头、西山群峰、南浦飞云……寥寥数笔,写活了记忆中的故乡和绵延无尽的乡情。从词作中还可以看到,京镗虽然身在西蜀,却是胸怀大志,壮心不已。如《定风波》:

休卧元龙百尺楼。眼高照破古今愁。若不擎天为八柱,且学鸱夷,归泛五湖舟。

万里西南天一角,骑气乘风,也作等闲游。莫道玉关人老矣,壮志凌云,依旧不惊秋。

由“万里西南天一角”推论,这首词大约也在成都所作。这时的京镗满怀激昂的报国之志,他说如果不能成为擎天之柱,就像范蠡一样辞官归隐,泛舟太湖。已届不惑之年的他,还是满腔热血,忧国忧民,壮志凌云。这首词笔若惊雷,词意豪健,是京镗词集中很有代表性的佳作。

从这些词作中可以看出,作为一方重臣,京镗时常是“乐与民同”,他在当地的民情风俗之间融汇了满腔的热忱,在巴山蜀水之中寄寓了远大的志向。他的词作非常写实,描摹市景,直抒胸臆,酬唱应答,风格平朴,没有过多的修饰之词。

四年之后,京镗被召回京城任刑部尚书。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进为参知政事。宁宗继位后,对京镗十分器重。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京镗升任右丞相。从成都调回京城,再到丞相高位,前后只用了四年时间。在仕途上一路顺风,一方面是京镗自身出色的才干,另一方面则是仰仗了定策功臣韩侂胄的大力扶持。

这一时期,辅佐宁宗继位的两大功臣,韩侂胄与赵汝愚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韩侂胄是外戚,是北宋名相韩琦的六世孙、宁宗韩皇后的叔祖。赵汝愚出身皇族,是宋太宗长子赵德崇的七世孙,因扶立宁宗有功,曾任右丞相。赵汝愚在相位上广揽名士,曾召朱熹入经筵,为皇帝讲书。宁宗即位后,韩侂胄密谋上疏,以“同姓居相位,不利于社稷”的名义,将赵汝愚罢相。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正月,赵汝愚在赴贬所永州(今湖南零陵)途中,因病而死。

当时韩侂胄权势威震天下,京镗登上丞相高位之后,对国家大政便不置可否,只是奉行韩侂胄的意图。庆元三年,由韩侂胄主谋,大兴“庆元党禁”,将道学斥责为“伪学”,将赵汝愚、朱熹、周必大、陈傅良、叶适、彭龟年等59人列为“伪学逆党”,这些人都受到程度不等的处罚。京镗身居相位,成为当时党争的核心人物之一。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二月,京镗改任少傅左丞相,封翼国公。八月病逝,赠太保,谥文忠,后改谥庄定。

总之,京镗不仅是一位朝廷重臣,也是一位文思畅达的儒雅文士。著有《松坡集》7卷,今已散佚。京镗的传世作品以词为主,有《松坡居士乐府》l卷,辑人《全宋词》,收词43首。这些作品大多写于四川任上,由四川返回京都成为台阁重臣之后,没有一首词作传世。看不见生动的自我表述,京镗这一时期的行状只能是留存在史书简单规范的记载之中。

  • 《水龙吟(次邛州赵守韵)》
    推移随牒红尘里,试问几时肩息。家乡何在,烟迷波渺,云横山屹。分阃无功,临民有愧,袴今襦昔。想征帆万里,阳关三叠,肠空断、人谁忆。多谢殷勤绮席。苦留连、不容浮鹢。九霞光外,五云深畔,君宜鹄立。自笑衰迟,未能轩轾,漫劳原注:别本作“荣”字嘘吸。愿锋车趣召,吴天楚地,相逢他日。
  • 《是年七月九日方立秋)》
    扪参历井,恰匆匆三见,西州七夕。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天上良宵,人间佳节,初不分今昔。夜来急雨,洗成风露清绝。因为万里飘零,君平何在,谁识乘槎客。插竹剖瓜休妄想,巧处那容人乞。院宇初凉,楼台不夜,漫说经年隔。引杯长啸,醉看天地空阔。
  • 《漳河疑冢》
    疑冢多留七十余,谋身自谓永无虞。不知三马同槽梦,曾为儿童远虑无。
  • 《洞庭春色(次宇文总领韵)》
    命驾访嵇,泛舟思戴,此兴甚浓。料情侔杨惲,乌乌拊缶,意轻殷浩,咄咄书空。莫讶群芳淹速异,到时序推排元自同。休怅望,任春来桃李,秋后芙容。因嗟锦城四载,漫赢得、齿豁头童。叹里门密迩,易成间阔,诗筒频寄,难续新工。我已怀归今得请,念此地迟回谁似公。经济手,看鸾台凤阁,晚节收功。
  • 《满江红(次潼川漕刘殿院韵)》
    外省抡才,诏书下、芝泥犹湿。应料得、出奇锦绣,争辉金碧。三级浪高鱼已化,九霄路远鹏方息。有宗工、此地独持衡,将专席。岁月晚,霜风急。嗟老子,为行客。念昔陪班缀,今亲辞色。握手方成同社款,消魂又作歧亭别。也不须、因赋大刀头,归心折。
  • 《水调歌头(次卢漕韵呈茶漕二使)》
    杨卢万人杰,见我眼俱青。锦官城里胜概,在在款经行。笔底烟云飞走,胸次乾坤吐纳,议论总纵横。觉我形秽处,相并玉壶清。二使者,弦样直,水般平。岷峨洗净凄怆,威与惠相并。闻道东来有诏,却恐西留无计,顿使雪山轻。滚滚蜀江水,不尽是声名。
  • 《贺新郎(中秋)》
    试与姮娥语。问因何、年年此夜,月明如许。万顷镕成银世界,是处玉壶风露。又岂比、寻常三五。变化乾坤同一色,觉星躔、斗柄皆回互。须要我,共分付。平生脚踏红尘处。漫纷纷、鸡镕厚薄,燕鸿来去。只有婵娟多情在,依旧当时雅素。空自叹、归心难住。留取清光岷江畔,照扁舟、送我章江路。频引满,莫匆遽。
  • 《雨中花(次阎侍郎韵)》
    跨鹤仙姿,掣鲸老手,从来眼赤腰黄。更词源峡水,才刃干将。处处欢谣载路,时时秀句盈囊。牛头山畔,烦公敛惠,许我分光。逢迎锦里,话旧从容,谁知各整行装。况正好、登高怀古,择胜寻芳。少缓红莲开幕,何妨黄菊浮觞。等闲分首,征尘去后,目断斜阳。
  • 《水调歌头(次永康白使君韵)》
    与蜀有缘法,见我眼俱青。征车到处,弦管无限作离声。自笑四年留滞,漫说三边安静,分阃愧长城。一念天地阔,万事羽毛轻。欲归去,诗入社,酒寻盟。骎骎双鬓,老矣只觉壮心惊。虽是东西惟命,已断行藏在己,何必问君平。举似铜梁守,怀抱好同倾。
  • 《水调歌头(奉陪永康白使君游青城再次韵)》
    雪岭倚空白,霜柏傲寒青。千岩万壑奇秀,禽鸟寂无声。好是群贤四集,同访宝仙九室,中有玉京城。眼底尘嚣远,胸次利名轻。云山旁,烟水畔,肯渝盟。传呼休要喝道,方外恐猜惊。雅羡林泉胜概,倘遂田园归计,志愿足平生。此意只自解,聊复为君倾。
  • 《水调歌头(次王运使韵)》
    身去日华远,举首望长安。四年留蜀,那复有梦到金銮。遥想将芜三径,自笑已穷五技,无语倚阑干。欲作天涯别,犹对俎尊闲。秋意晚,风色厉,叶声干。阳关三叠缓唱,一醉且酡颜。聚散燕鸿南北,得失触蛮左右,莫较去仍还。后日相思处,烟水与云山。
  • 《汉宫春(寿李都大)》
    看透尘寰。更禅心似水,道力如山。前身青冥跨鹄,紫府乘鸾。世缘一念,便等闲、游戏人间。须信道,云霄步武,不应权牧西南。此日重临初度,正绣衣辉映,彩服斓斑。人生显途易到,荣养难攀。一时庆事,问谁家、得似门阑。知未艾,百千寿算,慈闱长奉亲欢。
  • 《念奴娇(次洋州王郎中韵)》
    文章太守,问何事、犹带天庭黄色。上界一时官府足,聊下神仙宫阙。剖竹新游,握兰旧梦,此意谁人识。千军笔阵,争先曾夺矛槊。好是万里相逢,一尊同醉,倾吐平边策。聚散人生浑惯见,莫为分襟呜咽。借箸机筹,著鞭功业,只合从君说。明朝回首,天涯何处风月。
  • 《满江红(次宇文总领上已日游湖韵)》
    雨后晴初,觉春在、桤村柳陌。修禊事、郊_寻胜,特邀君出。缭绕群山疑虎踞,弥漫一水容鲸吸。怪西湖、底事却移来,龟城北。酬令节,逢佳日。风递暖,烟凝碧。趁兰舟游玩,尽杯中物。十里轮蹄尘不断,几多粉黛花无色。笑杜陵、昔赋丽人行,空遗迹。
  • 《水龙吟(寿王漕》
    夜来井络参躔,使星一点明如昼。谁将天上麒麟,钟作人间英秀。从橐仪刑,御屏名姓,暂烦衣绣。问西川父老,新来喜跃,缘何事、曾知否。今代澄清妙手。为公家、忧心如疚。几年繁赋,一朝输代,恩民特厚。初度佳辰,恰逢长至,从来希有。但只将一部,欢声百万,与公为寿。
  • 《满江红(中秋邀茶漕二使者,不见月)》
    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谁料得、狂风作崇,浮云为孽。孤负阑干凝望眼,不教宝鉴悬银阙。但筵前、依旧舞腰斜,歌喉咽。阴与霁,圆并缺。难指准,休分别。况赏心乐事,从来磨折。常把一尊陪笑语,也胜虚度佳时节。怪坡仙、底事太愁生,惊华发。
  • 《是日立春)》
    暖律初回。又烧灯市井,卖酒楼台。谁将星移万点,月满千街。轻车细马,隘通衢、蹴起香埃。今岁好,土牛作伴,挽留春色同来。不是天公省事,要一时壮观,特地安排。何妨彩楼鼓吹,绮席尊罍。良宵胜景,语邦人、莫惜徘徊。休笑我,痴顽不去,年年烂醉金钗。
  • 《念奴娇(上已日游北湖)》
    锦城城北,有平湖、仿佛西湖西畔。载酒郊_修禊事,雅称兰舟同泛。麦垅黄轻,桤林绿重,莫厌春光晚。棹歌声发,飞来鸥鹭惊散。好是水涨弥漫,山围周匝,不尽青青岸。除却钱塘门外见,只说此间奇观。句引游人,追陪佳客,三载成留恋。古今陈迹,从教分付弦管。
  • 《酹江月(次眉州李大著韵)》
    _颐江畔,问收拾多少,山光水色。此是朝宗东去路,准拟鸣鼍浮鹢。儒馆英游,侯藩贤望,便合还丹极。九重渴想,甘泉闻道虚席。因念北阙同朝,西州联事,久矣心相得。邂逅天涯拚一笑,洗我尘胸俗臆。报国无功,归田有兴,寤寐松坡侧。他时音问,且凭来信鳞翼。
  • 《洞仙歌(次王漕邀赏海棠韵)》
    东皇著意,妙出妆春手。点缀名花胜於绣。向鱼凫国里,琴鹤堂前,仍共赏,蜀锦堆红炫昼。妖娆真绝艳,尽是天然,莫恨无香欠檀口。幸今年风雨,不苦摧残,还肯为、游人再三留否。算魏紫姚黄号花王,若定价收名,未应居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