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

诗人张之翰介绍

张之翰    zhāng zhī hàn 元代诗人

(1243—1296)邯郸人,字周卿,号西岩老人。世祖至元末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时民苦荒,租额以十万计,因力陈其弊,得以蠲除。有《西岩集》。

本 名 张之翰
别 称
字 号 字周卿号西岩老人
主要作品 《唐多令 怀高沙》 《感皇恩 立春日,次赵 堂大中韵》 《江城子 和韵姜中丞,兼寄赵侍御明叔》
主要成就
所处时代 元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出生时间 1243年
人物生平

至元二十六年(1289),宰相桑哥专权,法令苛急,四方骚动,御史台都事王约同江南行台御史程钜夫上疏多斥桑哥罪,桑哥大怒,六次上奏要诛杀他们,忽必烈均末准许。后王约、程钜夫辞职不干,刘敏中也为此愤然辞官,张之翰作《寿王彦博都事》劝慰王约“仕正强时却处闲,闲中委顺最为难。树萱近戸供亲乐,移竹当轩伴岁寒。风浪莫如人海恶,乾坤不似醉乡宽。我知造物安排意,留着功名向后看。”(《西岩集》卷六)。张之翰后也因不满辞归家乡,好友龚开将所画瘦马赠给他,此马瘦骨嶙峋,垂头漫步于荒漠之中,并题识:“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如今有谁怜骏骨,夕阳沙岸影如山。”他回诗道“萧萧片影渡河关,千里燕齐一日还。留得追风四蹄在,不妨旦伴老奚闲。丈下原来有所关,一鸣见斥却空还。只今驽骏谁分别?休梦天家十二闲。”以表同属天涯沦落人。《四库全书总目》据《松江府志》说他在至元末年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当时灾荒严重,而租赋很重,以十万计,张之翰力除其弊,后得祀于名宦祠。其子张禁,生卒年不详,延佑、至治年间在世。元词人。字野夫,号古山,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官至翰林修撰,作品收《古山乐府》。张之翰现存词69首。词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叹世和闲适两部分。叹世词多为议论出处得失。张之翰曾一度为官江南,经历了宦海风波。从他的〔婆罗门引〕"宦游最难,算长在别离间",以及〔沁园春〕《送刘牧之同知归江南》"早把功名,置之身外,世上何愁可皱眉"等描写中,可以窥见他对为官的淡漠心情,透露出他对羁旅客居生活的厌倦。他的闲适词,表现的多是由岁月匆匆,世事悠悠引起的无可奈何情绪。他的〔木兰花慢〕写岁月迅疾,如同流水,因而产生对人生短暂的感叹;〔沁园春〕"自别君来"写晚年多病独处的寂寞,以及"但杯中有酒,何分贤圣,心头无事,便是神仙"的消极情绪。他的一些与朋友唱和往来的词,也有感情真挚、不同于一般应酬之作草草成章的作品。如〔江城子〕《寄卢副使处道》、〔江城子〕《和韵姜中丞》等。张之翰词在艺术上追求新意,描写颇为细腻,但由于他的词内容上没有什么开拓,比较狭窄,因此,只是偶有新语出现。特别是长调词,未能避免元词直接说理、议论的一般缺点。著作有《西岩集》20卷。今存《四库全书》本。

相关记载

西岩集二十卷(永乐大典本)元张之翰撰。之翰字周卿,邯郸人。《元史》无传。惟《松江府志》载之翰至元末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时民苦荒,租额以十万计,之翰力除其飏,得以蠲除。至今犹祠於名宦祠。生平著述甚富。晚号西岩老人,故以“西岩”名集。其诗清新逸宕,有苏轼、黄庭坚之遗;文亦颇具唐、宋旧格。其集据《松江府志》所载,本三十卷。今於《永乐大典》中搜采缀辑,分体编次,厘为二十卷。虽当时旧本篇页多寡不可知,而约略大数,计已得什之六七矣。《永乐大典》所载,有标题《张西岩集》,而核其诗文实为张起岩作。起岩字梦臣,济南人,有《华峰漫稿》、《类稿》、《金陵集》尚行於世,与之翰截然两人。殆当世缮录之人,《以张西岩集》与《张起岩集》声音略近,故随读而讹,致相淆乱。今并厘正,各存其真焉。

  • 《唐多令 怀高沙》
    往事水东流。槐根春梦休。被长淮、隔断中州。三十六湖湖上住,却又过、一年秋。佳处总堪游。同盟只数鸥。把功名、且付扁舟。天上故人知己者,休笑我、太迟留。
  • 《感皇恩 立春日,次赵 堂大中韵》
    何处鸟飞来,一声清晓。报我东君已来了。青阳歌罢,又是一番春早。冷宫庭户里,才知道。千里归心,六年愁抱。不觉朱颜镜中老。故园茅屋,依旧白云深绕。有谁曾占却,西岩好。
  • 《江城子 和韵姜中丞,兼寄赵侍御明叔》
    黄金台下识行骖。著朝衫。宦情酣。不料维扬,留住老曹参。旧说长江千里外,今只在,小楼南。金焦倒影碧潭潭。送飞岚。要奇探。看取尊前,醉袖旋分柑。一曲高歌春未老,官里事,且休谈。
  • 《水龙吟 送程达之万户还宣城》
    我从年少知君,胸中气与秋天杳。天戈南下,几番屯戍,几番征讨。笔砚从戎,诗书为将,世间元少。想何如静处,求田问舍,便辞得、功名了。兵府水围山绕。尽雄深、不妨吟稿。秋高时候,羽书催急,渡江须早。号令重明,角声风冷,剑华霜晓。要从今,做取十分事业,恰归来好。
  • 《沁园春 游孤山寺寄姜中丞》
    若论西湖,颖川汝阴,俱难似之。正涌金门外,天开罨画,钱塘岸侧,城展玻璃。曾借扁舟,晚凉一棹,先向孤山近处嬉。回头望,是吴山楼阁,烟霭参差。淡妆浓抹相宜。道不独晴奇雨亦奇。访欧公遗像,仍存古井,逋仙旧隐,犹有荒祠。泉若通灵,梅如解语,应也怪公题咏迟。从今后,怕公余无事,准备新诗。
  • 《满江红 益都时习阁睡起》
    六月青州,何处是、此身堪著。都不似、素王宫里,倚云高阁。万里风来无隔处,睡余常觉衣裳薄。把暑天如水画如年,消磨却。心地上,何轩豁。眼界外,犹廖廓。被野烟高鸟,劝予清酌。一片青山知客意,冷光堆满栏干角。恨偃然、不肯入城来,难相约。
  • 《江城子·道途急急莫留骖》
    道途急急莫留骖。敝尘衫。困如酣。二载徐州,刚唤作髯参。长记秋风吹别酒,君向北,我来南。来时霜未落寒潭。正山岚。便平探。尝遍闽中新荔不论柑。留著归囊三百首,都直待,见君谈。
  • 《朝中措 十六夜月》
    夜来三五月初圆。歌吹竟喧阗。二八婵娟更好,便无人对樽前。可怜浮世,只争一夕,如许心偏。玉色何尝喜愠,年年岁岁依然。
  • 《感皇恩 庚寅立春》
    日日苦思春,春来何处。积雪层冰正无路。春风吹面,万里故人相遇。隔年离别恨,从头诉。鬓发清霜,形容枯树。渐觉人生不如故。唯春最好,底用一年一度。有心当不放,春归去。
  • 《水龙吟 寄郭安道御史》
    一杯未尽分携,匆匆争似休相遇。方余病起,不禁同醉,只须将护。万里淮天,数行征雁,雨晴风住。趁瓜州古渡,东来潮水,便高卧、孤帆去。卧听江声如雨。渐消磨、满怀愁绪。丹青画出,金山烟塔,焦山霜树。如此江山,发挥正要,雄章奇句。仗何人唤取,青骢御史,看挥毫赋。
  • 《摸鱼子 辛卯清明日,尝以金缕曲侑觞,今年》
    问谁知此时情绪。匆匆寒食相遇。东风可是无闲暇,开尽白红千树。春几许。还又怕、转头风雨留难住。浮生浪苦。且携酒重寻,去年花下,歌我旧金缕。尊前友,惟有青山如故。至今面目无妒。冷光晴色三千丈,斜照夕阳窗户。堪讶处。被几叶风帆,催上江南路。无人自语。想五载居京,一朝得郡,却甚也能去。
  • 《婆罗门引 病中对菊》
    当轩有菊,几年不共结清欢。偶然乘兴南旋。却念都城手种,谁兴护霜寒。正闰余秋晚,曾未开残。宦游最难。算长在别离间。不是未逢蓓蕾,早已阑珊。今年好处,恰花近重阳慰病颜。微雨后、一笑相看。
  • 《沁园春 用送鹤乐府韵,寄可与亦督和之》
    自别君来,日如三秋,夜如一年。想小金山下,笙歌促席,横江楼上,乐府连篇。世故相驱,欢情未已,遽尔归来祗自怜。空回首,望南州城郭,烟水茫然。思君便欲移迁。更共泛西湖湖上船。但杯中有酒,何分贤圣,心头无事,便是神仙。鹤去多时,甚无一语,回到高沙烟雨边。吾知矣,正挑灯和韵,笔势翩翩。
  • 《南乡子 十六夜待灯不见作》
    帘幕卷春阴。坐守江灯正夜深。两岸人家楼阁暗,消沉。笑道良宵直万金。负煞隔年心。多病情怀难更禁。肠断一江春水碧,从今。著甚垂鞭
  • 《太常引 红梅》
    幽香拍塞满比邻。问开到、几层春。谢绝蝶蜂群。祗么凤、和渠意亲。醉红肌骨,艳红妆束,能有许时新。也待不摇唇。忍孤负、风流玉人。
  • 《沁园春 寄刘光裔都事》
    有手拿云,有背摩空,相期昔年。记南方初下,送君硬语,东曹未满,寄我奇篇。二十年间,数千里外,底事曾无人所怜。青青鬓,但一回,相见,一度苍然。此心宁逐时迁。且同醉金波药玉船。要诗之悟处,深如学佛,词之妙处,绝似谈仙。匹马江都,片帆甓社,又别西风落照边。沉吟久,写离情不尽,雁字联翩。
  • 《沁园春 送刘牧之同知归江南》
    昨日送春,今日送君,难禁别离。正桃花水满,远归江浙,楝花风起,轻出京师。早把功名,置之身外,世上何愁可皱眉。从今去,但求田问舍,此意谁知。当年交友全稀。试屈指诸君更有谁。说郭髯磊落,犹居判府,许翁清健,已谢签司。回首南关,怅然如梦,几度凭栏费所思。烦传语,甚孤怀索莫,不寄新诗。
  • 《木兰花慢·自中年以去》
    自中年以去,觉岁月、疾如流。渐鬓影萧萧,人情草草,世事悠悠。言归几曾归去,向高沙、一度一年秋。未要清云著脚,且簪黄菊盈头。五湖烟月一扁舟。仿佛凤麟洲。但乘兴而吟,吟而须醉,醉则才休。余生本来疏懒,更忘机、鸥鸟苦相留。不是旧游情厚,梦魂不到南州。
  • 《木兰花慢 送赵治中》
    见平蛮诗卷,都道是、胆包躯。听细话平生,辞虽慷慨,气却舒徐。春风忽然吹兴,正琼花时节别江都。恨煞楼头双鹤,不能留住须臾。轻烟细雨湿平芜。一舸下东吴。想柱杖寻梅,敲门看竹,多在西湖。行装不须多办,把锦囊、分付小奚奴。怕过孤山山下,一杯先酹林逋。
  • 《太常引·两株如玉瘦相邻》
    两株如玉瘦相邻。尽红复、抱芳春。看到不同群。比问白寻黄更亲。出尘态度,倚风标格,消得一词新。谁解按歌唇。教唱与、青崖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