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醺醺地骑着白色的骏马,向西奔走在邯郸的城中。
扬起马鞭,柳枝也随之舞动,轻快地驾驭,春风扑面而来。
进入城郭,登上高楼远望,山川仿佛与云朵齐平。
深宫里杂草丛生,(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破败)万事都让人伤感。
司马相如在章华台上,以豪迈的气概震慑了秦王。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廉颇最终还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我感佩古代那些舍生取义的义士,如提携赵武的公孙杵臼、程婴。
他们为了守护孤儿,甘愿面对死亡,用生命来彰显自己的忠诚。
平原君门下有三千宾客,谈笑之间都是豪杰英雄。
毛遂能够脱颖而出,促成了赵、魏两国的合纵同盟。
(然而)他们如今都已化为黄泉下的尘土,这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石子冈上坟冢累累,白杨树在秋风中发出萧萧的声音。
古代的贤士都埋葬在这片土地上,石碑上还留有残缺的铭文。
太古与当今,从来都是哀伤与荣耀相互交织。
悲伤又有什么可说的呢?我只能满怀感激地仰望他们的英名。
赵地的风俗崇尚武力,文人儒士很少受到重视。
我悠闲地从博陵游历归来,在清晨的雪中畅快地饮酒,驱散宿醉。
歌声高亢,仿佛能使易水也为之激荡,鼓声震天,似乎连丛台都要倾倒。
直到日落时分,我才点着蜡烛回家,第二天凌晨又启程前往燕京。
我正要献上五饵之策,希望能使边境的胡人不再进犯,使边境得到安定。
这首诗是李白漫游邯郸时所作,抒发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诗歌前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骑马游历邯郸的场景,并对古代的英雄人物,如司马相如、廉颇、公孙杵臼、程婴等表示了敬佩之情。诗人感叹这些英雄人物虽然已经去世,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流传下来。
诗歌后半部分,诗人写自己游历归来,渴望为国效力,希望能够献上自己的计策,使边境得到安定。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全诗气势豪迈,语言流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诗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使诗歌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同时,诗歌也反映了李白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