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西北来,土阜馀百里。
怪石从巉岩,势距三峰止。
大峰东南倾,中峰伏龙起。
绵绵亘不断,小峰平而峙。
名虽汉代立,山自开闢始。
我来春雨馀,峰色有如喜。
绿鬟光可鉴,栉沐初出水。
飘渺三仙人,婆娑一老子。
情知隔凡圣,颇亦达生死。
埋金何必问,采药聊复尔。
洞孔滴丹泉,手掬嗽吾齿。
大家都搜:
蜿蜒西北来,土阜馀百里。
怪石从巉岩,势距三峰止。
大峰东南倾,中峰伏龙起。
绵绵亘不断,小峰平而峙。
名虽汉代立,山自开闢始。
我来春雨馀,峰色有如喜。
绿鬟光可鉴,栉沐初出水。
飘渺三仙人,婆娑一老子。
情知隔凡圣,颇亦达生死。
埋金何必问,采药聊复尔。
洞孔滴丹泉,手掬嗽吾齿。
茅山道中译文
山脉蜿蜒从西北而来,土山丘陵绵延百余里。 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山势一直延伸到三座主峰才停止。 大峰向东南倾斜,中峰像一条盘伏的龙昂首挺起。 连绵不断,小峰则平坦地耸立。 茅山的名字虽然在汉代就已确立,但山本身却从开天辟地之时就存在了。 我来时正值春雨过后,山峰的颜色似乎也充满了喜悦。 翠绿的山色光亮得可以照人,像刚洗过头发的女子。 缥缈得像是三位神仙,又像一位老者在山中自在起舞。 我深知自己与神仙凡人有别,但也颇能领悟生死的道理。 不必追问埋金的传说,姑且学着采药吧。 山洞里滴落着红色的泉水,我用手捧起来漱口,希望可以延年益寿。
茅山道中注释
茅山道中讲解
这首诗是陆文圭游览茅山时所作,描绘了茅山壮丽的山势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茅山的喜爱以及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绘茅山的山势。诗人用“蜿蜒”、“土阜”、“巉岩”、“距”、“倾”、“伏龙起”、“绵绵”、“峙”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茅山山势的雄伟、奇特和连绵不绝。诗人将山峰比作“伏龙”,增添了山的灵动之气。
诗的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描写春雨过后茅山美丽的景色,翠绿的山色像洗过头发的女子,令人心旷神怡。诗人联想到神仙和老子在山中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自己虽然不能像神仙那样超凡脱俗,但也能够领悟生死的道理。最后,诗人表示不必追问茅山埋金的传说,姑且学习采药,希望能够延年益寿,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养生之术的兴趣。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清新,将茅山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8f248669fbd9f30d76b.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