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杜甫的诗>夔州歌十绝句>

夔州歌十绝句,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全诗,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古诗,夔州歌十绝句翻译,夔州歌十绝句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夔州歌十绝句译文

中巴山的东面是巴东山,长江从山间被开辟出来,向东流去。白帝城高高地耸立着,像镇守三峡的雄关,夔州的险峻超过了百牢关。

白帝城和夔州是两座不同的城池,蜀江和楚峡混合在一起,名称各异。英雄割据并非天意,霸主兼并乃是事物发展的常情。

人们纷纷议论前朝群雄争霸之事,当今圣明的君王统治着天下。比起安禄山因渔阳鼙鼓而结下怨恨,不如听取虞舜时代的韶乐。

赤甲山和白盐山都高耸入云,山腰间遍布着民居,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山顶。枫树和橘树的红色与绿色交相辉映,色彩斑斓,宛如丹青画卷,栈道和重楼像锦绣一样悬挂在山间。

瀼水的东面和西面居住着成千上万户人家,江北和江南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白鹭从空中飞过,像抛撒着美丽的玉屑,小野鸭互相追逐,游入水边的草丛中。

东屯的稻田有上百顷,北面有涧水流淌,灌溉着青青的稻苗。晴天时,成群的鸥鸟在这里嬉戏,雨天时,仿佛神女从巫山降临,早晚都带着雨水。

自古以来,四川的麻和吴地的盐就互相流通,装载万斛的船只行驶得像风一样迅速。经验丰富的船夫和老人们在悠扬的歌声中,在白天的阳光下,在高高的浪涛中,悠闲地掷钱娱乐。

回忆当年在咸阳,都市繁华,有人张挂出售山水画。我曾在画中见到过巫峡的景色,感觉楚王的宫殿仿佛还对着碧绿的山峰。

武侯祠堂是不能忘记的,里面高大的松柏直插云霄。战乱平息,客愁也随之消散,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受到云和阳光带来的清凉。

传说中的阆风、玄圃和蓬莱仙山,比不上夔州的高堂,这天下独一无二的楼堂。请问夔州城坐落在什么地方?它就坐落在峡口江心的城角。

夔州歌十绝句注释

  • 中巴: 中巴山脉。
  • 开辟: 指长江穿山而过,形成峡谷。
  • 白帝: 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县东。
  • 夔州: 今重庆奉节县。
  • 百牢关: 在四川广元县西南,是入蜀的险要关隘。
  • 蜀江楚峡: 指四川境内的长江和湖北境内的长江峡谷。
  • 殊名: 不同的名称。
  • 英雄割据: 指前朝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
  • 霸主并吞: 指最终统一的局面。
  • 物情: 事物的常理。
  • 渔阳: 渔阳郡,在今天津蓟县一带。
  • 舜日: 指虞舜盛世。
  • 箫韶: 虞舜时代的韶乐。
  • 赤甲白盐: 赤甲山和白盐山,都在夔州附近。
  • 闾阎: 指百姓居住的里巷。
  • 缭绕: 环绕。
  • 复道重楼: 指架空的栈道和高楼。
  • 锦绣悬: 形容栈道和高楼像锦绣一样悬挂在山间。
  • 瀼东瀼西: 瀼水东西两岸。瀼水,在夔州附近。
  • 鹤子: 小鹤。
  • 琼蕊: 美丽的玉屑,形容白鹭飞过的情景。
  • 凫雏: 小野鸭。
  • 蒋牙: 水边草丛。
  • 东屯: 夔州城东的屯田。
  • 稻畦: 稻田。
  • 狎鸥: 亲近人的鸥鸟。
  • 神女: 指巫山神女。
  • 蜀麻吴盐: 四川的麻和吴地的盐。
  • 万斛: 形容船只装载的货物非常多。斛,量器。
  • 长年三老: 指经验丰富的船夫和老人们。
  • 摊钱: 一种赌博游戏。
  • 咸阳: 秦朝的都城,这里泛指繁华的都市。
  • 山水之图: 指山水画。
  • 宝屏: 指精美的屏风。
  • 楚宫: 指楚王的宫殿。
  • 碧峰: 指碧绿的山峰。
  • 武侯祠堂: 纪念诸葛亮的祠堂。
  • 干戈: 战争。
  • 阆风、玄圃、蓬壶: 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 高堂: 指夔州的高楼。
  • 峡门江腹: 峡口江心的位置。
  • 城隅: 城市的角落。

夔州歌十绝句讲解

这组诗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描绘了夔州一带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 第一首 描写了夔州地势的险峻,突出了夔州作为军事要塞的重要性。
  • 第二首 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认为英雄割据并非天意,而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三首 表达了诗人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 第四首 描写了夔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美丽的景色。
  • 第五首 描写了夔州人民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
  • 第六首 描写了夔州屯田的景象,反映了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
  • 第七首 描写了长江航运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当地的商业繁荣情况。
  • 第八首 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景象的怀念。
  • 第九首 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期盼。
  • 第十首 描写了夔州高堂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夔州的赞美之情。

这组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历史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d568c965a6ff2507cf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