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礼前朝塔,微闻后夜钟。
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
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
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
大家都搜:
双山过信公所居译文
远远地对着前朝的古塔行礼,隐隐约约听到深夜传来的钟声。这里居住的是人间第四代祖师,云雾缭绕中有两座山峰。连绵的雨水让长满青苔的小路封闭难行,多年的风雨压弯了石缝中生长的松树。佛法传的是心而不是具体的法,谁可以继承他的高尚踪迹呢?
双山过信公所居注释
双山过信公所居讲解
这首诗是包佶游览庐山慧远故居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庐山的景色和慧远故居的幽静,表达了对慧远大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禅宗“以心传心”的领悟。
首联“遥礼前朝塔,微闻后夜钟”,点明了地点和时间,也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诗人遥对着前朝的古塔行礼,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深夜隐约传来的钟声,更增添了寺庙的幽静和神秘感。
颔联“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在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人用“人间第四祖”来称呼他,表达了对其的敬仰之情。庐山在云雾缭绕中,东西两峰隐约可见,也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颈联“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描写了慧远故居的自然环境。连绵的雨水使长满青苔的小路封闭难行,多年的风雨压弯了石缝中生长的松树,这些都暗示了慧远故居的偏僻和幽静。
尾联“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以心传心”的领悟,以及对慧远大师的怀念。诗人认为,佛法传的是心而不是具体的法,关键在于领悟。慧远大师的境界很高,谁能够继承他的高尚踪迹呢?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行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写庐山的景色和慧远故居的幽静,表达了对慧远大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禅宗“以心传心”的领悟。诗歌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身修行的反思。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0683da1e32c1f2c5381.html
联系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