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白的诗>别内赴征>

别内赴征,李白别内赴征全诗,李白别内赴征古诗,别内赴征翻译,别内赴征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白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
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别内赴征译文

皇上的命令多次征召,离家远去,至今未回, 明日又要离别家乡,走出吴地的关隘。 高耸的白玉楼阁再也看不见了, 想要寄托相思之情,恐怕只能登上望夫山了。

临行前,妻子强忍悲伤,牵着我的衣裳不放, 问我西去征战,何时才能归来? 归来之时,如果能佩戴显赫的黄金印, 千万不要学习苏秦,功成名就之后却不肯下织布机。

富丽堂皇的楼阁用翡翠装饰,阶梯用黄金建造, 是谁独自一人在倚门哭泣? 整夜坐在寒冷的灯下,直到晓月升起, 一路西行,眼泪流尽,最终到达楚关的西面。

别内赴征注释

  • 王命三征去未还: 皇上的命令多次征召,我离家出征至今未归。“三征”,指多次征召。
  • 吴关: 指吴地的关隘,泛指诗人将要离开的家乡。
  • 白玉高楼: 形容华丽的楼阁,指代家乡的住所。
  • 望夫山: 传说妻子盼望丈夫归来而化为山峰。
  • 强牵衣: 极力拉着衣服,不让离去。形容依依不舍之情。
  • 黄金印: 指显赫的官位和权势。佩戴黄金印是古代高官的象征。
  • 苏秦不下机: 指苏秦发迹之前,妻子对他非常轻视,苏秦成名之后回家,他的妻子仍然在织布机上,没有下来迎接他。这里告诫诗人不要忘记初心,功成名就之后不要忘记家人。
  • 翡翠为楼金作梯: 形容楼阁的奢华。
  • 谁人独宿倚门啼: 谁独自一人在空房里,倚靠着门流泪。
  • 连晓月: 一直到天亮,月亮还挂在天上。
  • 楚关西: 楚地的关隘以西,泛指诗人将要前往的征战之地。

别内赴征讲解

这首诗是李白在即将离家远行、奔赴战场时,与家人依依惜别的场景。全诗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也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对家人深深的牵挂和愧疚。

诗歌首先描写了诗人屡次征战、离家未归的无奈,以及即将再次离别的伤感。“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两句,简洁地概括了诗人长期征战的经历,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接下来,诗人描写了与家人告别的场景。“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一句,通过妻子的动作和问话,生动地展现了家人对诗人的不舍和担忧。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一句,既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对家人深深的承诺,希望自己功成名就之后,不会忘记家人。最后几句,诗人描写了自己孤身一人,远离家乡的凄凉景象。“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一句,将诗人的孤独、思念和忧愁推向了高潮,令人动容。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物心理的深刻刻画,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326c948de85a7ac5c6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